472.返场【下】(1 / 5)

加入书签

    炫技这个词可是有出处的。

    蒲老爷子在聊斋志异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养蛇人带着自己养的蛇,到处走穴表演,最后发家致富了。

    原文为“炫技四方,获利无数”。

    所以炫技这个词啊,它从一开始就是用来对手艺人的高超技艺进行肯定的。

    换句话说,也只有精湛的表演才配得上炫技二字。

    再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就是大家都不会的,你会,大家都会的,你精。

    在钢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场景。

    最常见的就是手速上的炫技。

    没错,就是弹得快。

    可能这里有人要提出质疑了,一味追求速度的音乐还是音乐吗?

    这话不无道理,速度的确只是音乐表现手法上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搞唯快论。

    可音乐这个东西到底还是给人听的啊。

    每个人都有对音乐的理解和喜好,有的人就喜欢抒情的音乐,有的人就喜欢动感的音乐。

    钟情抒情音乐的人说动感音乐不算音乐,这对吗?

    显然不讲道理了。

    谁规定学习古典音乐的人就必须按照作曲家标识的速度进行演奏。

    那和八股文还有什么区别。

    音乐作为一种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交流方式,本身就是代表追求自由的象征。

    就比如此时此刻的小车同学,自由得像是过了头。

    她甚至打破了自己最快的演奏记录,正以一种充满危险的速度继续在键盘上狂飙。

    可台下的观众却沉浸在这急速的肖邦之中,

    他们越听越嗨,终于在音乐逼近结束前,在还没有彻底结束时,一位坐在后排的老大哥直接忍不住起身鼓起了掌!

    “哗——————”

    于是少见于古典音乐会的一幕出现了。

    在表演者还未完成曲目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哗——————”

    野蛮的掌声瞬间连成一片,像是要将舞台撕碎一般。

    “噹!”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