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旅途记事五十:“热梗,一个Dol(2 / 6)

加入书签

  黄楚贤见状:“去吧去吧。”

    嗖的一声,跟着刘丰瑞的屁股后头,小胖子风一样地窜了出去。

    X老板:“我看这孩子今年老实多了,去年那是皮得要命。”

    黄楚贤叹:“今年确实有进步,也马上六年级了。”

    两人正说着,宋康凑过来,“咱们分配一下任务吧?”

    X老板点点头,接着将老师们聚到了一起。

    三合一大挑战并不是让孩子同时去完成双手加嘴的三声部同时进行,这个难度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是地狱级的。

    所谓的三合一大挑战其实主要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对于发生过程中的音的感受。

    音的长短、高低、大小。

    即节奏、音高、音量。

    三种要素合力构成了音符在时间中的流动,只有三者合在一起,才能作为音乐情感表达的载体。

    第一项身体打击乐训练孩子们通过肢体,切身体验节奏在音乐中作为骨架存在的意义。

    即将进行的第二项训练则是要训练孩子们体会音高的奥秘。

    多数孩子平日里多以弹为主,涉及到唱的部分相当有限,这就造成孩子们对于音高产生一种高度机械化的认识。

    音乐的起始是人声,先有声乐,才有器乐。

    现在的音乐教育偶尔本末倒置,老师们会一遍又一遍和学生强调钢琴上的中央C是dol,然后孩子们记住了。

    久而久之,孩子们只要按下中央C,无论在哪一架钢琴上,都会认为自己听到的是dol。

    可钢琴毕竟是工业产品,实际情况是或许这台琴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琴弦松动,从而导致发音不准。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dol还是dol吗?

    耳朵好的孩子,有先天意识的孩子,会发觉这个Dol的音不准,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并不具备这样的耳朵和意识。

    所以唱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一个孩子音高概念的基石。

    依靠唱准音来建立的音高系统,远比倚靠任何乐器建立的音高系统都要可靠。

    乐器和一些电子设备只是用来辅佐建立音高系统的工具,并不能直接取代音高系统。

    一套来自唱建立起的音高概念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答案是一定的,因为音乐从诞生伊始就不是机械化的。

    另外唱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是为了建立音高系统,很多老师在给孩子处理音乐的后期过程中反复强调三个字——歌唱性。

    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