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腰缠十万贯,摇橹下江南(2 / 3)

加入书签

口无遮拦,这种明目张胆的话怎好当着外人的面讲。他兀自琢磨着为商业合作是否需要政治站队,如此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接话。然而很明显的,他的不爽快引来了更加犀利和直白的敲打。

“哼哼,一群草民就敢聚众闹事,就敢公然打砸焚毁朝廷大员的宅邸。在我梁山,我们管这些个极富‘正义感’和‘勇气’的人组成的群体叫做黑社会。”

尼玛讲故事呢!松江人什么德行,松江土着曹少会不知道?武斗还有89那会儿闹够凶了吧,松江城乡照旧秩序井然,工人上工农民下地,老实巴交的松江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松江府工商业发达,黑社会肯定发达。你徐家能把生意做这么大,家里养的打手小弟肯定不少吧。跟老子在这儿装大瓣蒜!

曹少当下把董其昌和徐荣丢下,向那个被晾在一边当了很长时间看客的安徽人望去。

“真可谓,腰缠十万贯、摇橹下松江。”

吟诗者徽州府绩溪人士,既是绩溪来的肯定姓胡,既姓胡肯定是受老油条胡灯指使。好你个胡灯老儿,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徽州人行商不坐商,徽商更钟情于梁山小镇模式,铺面越少越好、宅子越多越好。徽州富豪老爷们的诉求比较简单直白,就想要个别墅小区。两厢比较,能看出来松商喜欢扩大再经营,徽商更喜爱休闲适意。归根结底,徽商比松商更有钱呗,多到可以烧钱的境界。

来者胡灯的堂房侄子,尊曹少为‘叔父’喊自己为‘小侄’顺理成章。真是穷在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亲戚多呀。叔父答应了小侄的请求,但否决了小侄的想法,嗯,也就是胡氏族长毁老宅建新房的意思。曹叔父声称绩溪宅子那可都是传统建筑之瑰宝,拆旧造新叫做断传统之根革文化之命,断然使不得。保留绩溪老宅,在村子边上另择风水地造一个绩溪梁山山庄。即:保留老村,建设新村。

“多谢叔父成全!更谢叔父周全!盼曹叔父来绩溪盘桓二三日,在老宅坐上一坐,吃口粗茶淡饭。”

“绩溪啊,你们那儿我去过。从松江开车过去就两三个小时,也曾瞻仰过你家胡氏宗祠。”曹少越说越口滑:“那年到了绩溪,还去徒步徽杭古道哩。”

开车?应当驾车之别说。可即便驭良马驾轻车,从松江到绩溪,一个半时辰断然到不了啊。还有这徽杭古道…也是,村口一段唐宋铺设的山道直通临安,称之徽杭古道却也中肯。“多谢叔父赐名。待小侄回去禀报族宗长,刻字‘徽杭古道’于昱岭关上。”

大佬负责敲定大方向,具体事情交目。一看之下,曹少方知自己是小户人家出身限制了想象力。

所谓大型商业体还能大到哪儿去,建栋大楼铺个小广场就敢叫‘城’,如后世遍地开花的这个城那个广场。然而按徐家的规划设想,项目规模之大亘古未有,那才是真正的商城。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是全盘商业化后的乌镇,整个小镇都是开店的。未来的松江商业中心不算河网面积足有1.5平方公里之大,集商品批发零售、购物、休闲、娱乐、住宿、美食、旅游于一体。不消说,绝对是杨承禄给出的主意。当然,徐荣不会承认,只说是来梁山参观过巴东野三关的繁荣后收获的灵感。而绩溪山庄就更夸张了,你曹少不是要保留老村建新村吗,那就整个昱岭都给圈上,各家各户也别挨着了,一幢小楼带院子整他个三五亩地,搞得跟比华利山庄似的。

徽州人就是聪明,只要稍加点拨,创意呀格局呀,就都来了。

拿下了松江府仓城商业综合体和绩溪新农村建设两个大项目,为感谢泰森做出的贡献也为与其和解,曹少特意主动过去没事找事说说话,“那什么,泰森啊,老家民风彪悍哩,刁民恶霸都敢骑在官府头上…”

“我靠,你是不是松江人!民抄董宅这么有名的历史事件你居然不知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