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东林党本质(2 / 3)
读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尔少收三五斗,垂死之人便有口米汤续命。尔多交三五钱,大明水师便可纵横四海。国富民强岂不美哉……”
这个叶向高啊,半只脚踏进棺材的人了还这样幼稚,搞不懂这人是怎么混上首辅高位的。你一片好心,下笔却是连篇骂仗,诤言悦耳从善如流乎!?人家理你才怪。东林党之恶,是他们资本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是金融资本内在逻辑决定的。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高堂老母都能剁碎了卖去。只要能赚钱,哪管道德伦理民族大义。他们的后辈们,互联网巨头企业把贪婪的手伸到了在小区菜市场挑担卖菜的老太口袋里,‘满门忠烈’的柳氏三代助纣为虐疯狂打压自己人,把中国国土数据送给美国人,这可是涉及国土安全的国家机密,这都可以出卖。只能叹一声:东林后继有人。
东林党的反动本质注定其不可能改变立场,和平演变绝无可能,只能予以消灭。可这帮人不比外敌,杀了就杀了,杀了地里一埋,铲除敌人的同时还能给土地增肥。对于东林,杀到什么程度杀掉多少才不至于影响到国家行政体系和经济正常运行?难就难在读书人士子组成了这个国家的基本盘,皇帝与士子共治天下,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非工农。难就难在了这里。
这个难题要从教育说起,根源在于教育。
简而言之,东林党能做大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一度曾中断科举十年之久,知道老朱为什么要搞南北分榜吗?
科举以读书取士。北方王气盛南方文气盛,南方人渐渐爬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人才分布南多北少南重北轻,对这一现象,王夫子以地缘风水来解释‘地气东南迁’。鲁迅说:“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机灵人读起书来自然有优势。
南北分榜的作用简单讲为平衡地区取士比例,因为你不这么搞,全天下当官的都讲一口吴侬软语。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制度到明宣宗时期改为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进士,明朝科举考试分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卷制度最终被废除,实行了分省录取制,而这也是后世高考分省考试制度的由来---不公平哈?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的考生别叫苦喊冤,别嚷嚷着不公平。因为你们读书太能吃苦,别人玩不过你们。如果全国统一卷,985、211高校本届毕业生和新生都是你们,校友会变成了同乡会。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机关里也都是你们忙碌的身影。如果你们理想目标一致相当团结,恰巧有天在一个叫‘湖畔大学’的教室里同堂进修,讲课老师提议既然大伙儿一个教室上课不如成立个联谊会就叫做西湖会如何?这时有个来自无锡的学生喊:不如叫东林兄弟会吧!大家拍手称好,于是东林党诞生了。
话说供养子弟读书考科花费巨大,对穷人来讲实则是押注全部身家的豪赌。家里有个一个读书人便少了一个劳动力,想想并不遥远的过去,有多少儿童因此失学。笔墨贵、纸张贵、拜师贵,拜名师更是一般人家负担不起的奢侈消费。祝英台去杭州拜名师能碰上梁山伯,是因为梁山伯家本就是个小地主。乡试要去省里,会试要去京城,一路的吃住也是笔大花费。贾雨村不就是得了甄士隐50两银子的资助才能动身赶考。
奥黑子念大学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用了21年直到43岁才还清贷款!那如果有个叫奥巴驴的乡巴佬穷鬼家的孩子没钱上大学,这时村里的财主给他钱资助他读完本科读硕博,完了还帮着考公当上公务员,请问这位奥巴驴要不要还钱还人情?
江南富裕,财主们有钱。有钱就可以聘请良师一对一辅导功课给予子孙最好的教育,有钱就可以资助有潜质的贫家子弟读书。这批人入仕当了官报恩反哺?几十年循环下来,大半个官场都得复姓‘东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