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都掌蛮旧事(2 / 3)
蜀的联系更多。僰人以‘所生男女以长幼次第呼之’习惯称‘阿大、阿二、阿三’等称呼。汉武帝时期灭夜郎国置犍为郡,通僰道打通南方贸易大道,从此僰区为中央直管。到唐宋时期随着中原王朝势力南延矛盾变得尖锐,僰人时有造反。宋元之交,四川汉族地区战火连绵数十年,以致十室九空田地荒芜,僰人趁机扩张,兵锋直逼叙州、泸州。至明朝,朱元璋向僰人地区派遣官员直辖,起初寄予厚望,试图塑造成‘改土归流’的先进典型,给了相当的政策优待。然而过度的政策纵容使得僰人心态膨胀失去敬畏之心,行事跋扈嚣张,欺压其他民族,导致民怨沸腾。僰人还藐视明朝官员,但凡不顺心意就聚众暴乱,将明廷的耐心善意消耗一空。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僰人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起兵造反,僰人(明朝称“都掌蛮”)‘杀掳男妇、烧毁房屋、劫去家财谷米牛猪、敌杀官军’。张居正决定将僰人作为反面典型铁血镇压永绝后患,派四川总兵刘显、刘挺父子率十四万官军围剿,僰王阿大最后依托九丝城顽抗。9月9日僰人赛神节,僰人痛饮狂欢军备懈怠。是夜,明军趁机发动突袭攻破九丝城。由于四川巡抚曾省吾对僰人下达了灭族令,刘显大军破城后展开地毯式搜捕屠杀,直到十月收兵。僰人大首领阿大、阿二、方三等在成都被斩首示众。至此僰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彻底终结。
从改土归流先进模范沦落到杀鸡儆猴的反面典型,僰人以两百年的蛮勇结束了两千多年的民族史。曾省吾取偃武修文之意,将戎县改名为兴文,县名沿用至后世。
僰人的消亡可以说是历史的悲剧。僰人固然跋扈好战,明朝官府和当地汉人也有过错。如果说洪武年间的僰人是嚣张跋扈之后自食恶果。此后的僰人就是一次次委屈积压成怨愤,一次次奋起反抗后又遭残酷镇压。成化年间僰人选择臣服,朝廷答应设置土官以安抚之。然而前来设置土官的钦差汪浩本就是主战派,在当地汉人的蛊惑下诱杀僰人270余人试图逼反僰人。为顺利设立土官,僰人忍气吞声选择了委曲求全。然而汪浩却认为僰人忍辱负重乃所图甚大,于是一直拖着不设立土官。正德年间,安置在筠连的流民与僰人一部争田。僰人找官府控诉,官府为完成安置流民的任务对僰人诉求置若罔闻。见官府偏袒自己,这伙流民更加不讲武德,利用僰人怨忿情绪故意挑起事端诱使僰人复仇,趁机伏杀了数百人。僰人当然不能忍了,由此爆发数万人的起义,结果又遭镇压损失惨重。
九丝城破后少数幸存僰人不敢以阿姓自居,均改姓何,后世的珙县一带流传民谣‘游倮倮,范苗子,后山何家挂岩子’意思就是姓游的都是彝族、姓范的都是苗族、有悬棺的地方就是何家人也就是僰人的地盘。后世有专家在研究僰人悬棺时还能够看见在悬棺下有祭拜痕迹,证明僰人后代一直存在没有走远,更有报道说在云南丘北县有一支神秘族人自称是僰人后裔。
“啊呀呀,你为何不早说!你于文昌就是我施州的孔明、张良、刘伯温,你一人可抵一万兵马哩!”老赵抚住于祥的手不吝褒奖之词,不过也就是口头褒奖而已,可怜如此之上上策没能换来一支烟一杯茶。
“休作都掌蛮,只喊作僰人,强攻不如诱杀,诱杀不如招降。派能言善辩的死士前去游说,按此计可保军门华发转黑。”
老赵眉开眼笑道:“一定一定。”
这里没有好场面,于祥更不敢怠慢军务,把信笺用火漆封好,出了营帐翻身上马,再藏妥贴怀里的金奖红中华。此烟比红中华高贵数倍,想那四川巡抚朱燮元数度使贴身幕僚向赵大人索要香烟,而今此金奖红中华必为开道利器,送于朝廷粮草押运官,不愁他会克扣施州军马粮草不肯如数拨付。
操!帮你官府打仗还须贿赂粮草官。
曹少四仰八叉躺着,直愣愣瞪着白眼看天花板。谷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