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峡谷惊魂(3 / 5)

加入书签

差!’他大叫:“吾伲西塘人、周庄人、嘉定人,松江人。松江,姚明、刘翔、徐阶、董其昌、柳如是、钱谦益、徐光启、陆机、黄道婆、侪是伲窝里厢人!松江布,衣被天下!”

赵寿吉小眼睛眨着,酷似孙红雷扮演的余则成在耍心眼想点子。他很有想法,他的有想法不单在这次奇遇般的闹剧中邂逅不明来历的江浙老乡。

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北京话却是被摧残过的汉语,即满式汉语,其前身是满清官话,也就是说现在的北京话并非明朝北京话,而满清入关前北京人讲的是南京话,也称明朝官话。满清入主中原初期,满语仍是一种原始的简陋的语言,发音和语法不成熟,词汇量更是少得可怜。对于常年累月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满人,初入北京时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大开眼界,很多普通平常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成了新鲜事物,小到日常用具大到宏伟建筑,用满语都无法表达。而像汉人的某些高级语言比如医学、科技、文化用语等满语更是无法表达,八旗遇到了比汉人的抵抗更为头痛的问题--语言危机。至此,学讲汉语成了满人唯一的选择,于是满族开始了他们的全民学汉语热(类似后世全民学英语)。满清这种虚心学习属工作需要,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满语较汉语有着先天性不足,再加上生理上的差异,满人无法流利说讲汉语,无法掌握发音,只能是用满语生搬硬套汉语的发音,这种情形类似日本皇军说汉语:你滴,良心滴,大大滴坏了。而当时满清皇军汉语水平并不比日本皇军强。这种满式汉语首先在八旗贵族中出现,经过数年的使用和发展形成了满清官话即普通话的前身。而由于中国南方对满清的抵抗比较激烈,加上对汉文化的无比优越感,在南方地区古音古语保留较多。比如‘风’,吴越方言读作‘fong’,发音至少与元明时期一致。这就是松江人曹少能与400年前嘉兴人赵百户勉强交流的原因。

假设晚十年二十年于2018或者2028年穿越,以他的这口上海土话必不被赵百户承认,因为吴越方言中大量的尖团音和入声或许早就被普通话围剿得渣都不剩。而现在,曹少一口老旧上海话还保留着尖团音的区分。西塘的西不念xi念si。周庄的周不念zhou念jou。董其昌的其不念qi念ci。再比如松江、嘉兴土话中有两种ang的音。一个发音靠前,比如冷、打、张、生、长;一个发音靠后,比如狼、党、章、桑、上;这两个音一个往后去一点一个往前去一点就合并了,结果就是小年轻上海人冷狼不分、场中路和上中路不分。

所谓入声就是发音短促的。像“笔、滴、急、七、吸”这些字让上海人读一般不会错,但说它为入声,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其实语言中语音变化最快,而且其发展和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习惯成自然就一直就这样说了,任何人为的介入都没有意义。

私下里,赵百户和潘小旗俩同乡讲的是嘉兴老土话。潘嘉园猜不准领导凝固的笑脸所代表的含义,小心翼翼请示:“老爷,贼人恐是倭寇。依麻柳溪里长讲起,那大个贼人自报家门是先宋遗民从海外孤岛而来,海上狂风把所乘海船吹到闽南入境大明。闽南距此几千里,必定在瞎三话四。吾去询问伊走啊里条路入的施州,旱路还是水路。稍加细问就知真伪。”

百户防守官赵寿吉少年从军,和汉人倭寇、日本倭寇、红夷倭寇残渣打过仗过过招,对倭寇最是熟悉。说这伙人通倭也许没什么大毛病,要说他们是倭寇必定是瞎三话四。眼前这伙人全无强盗气质,反而带有几分读书人的文弱。比如说那个岁数最大的,把他鼻梁上戴的水晶片摘掉便似两眼摸黑云遮雾罩,与那书办于祥写字读书时滑稽可笑的模样如出一辙。想到这里清清喉咙朗声道:“尔等若果真前宋遗民倒与我华夏一体。”

曹少闻听即啧啧唱起赞歌:“真真清官大老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