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2章:《万历民鉴》出炉!让天下百姓皆有知情权与发言权(1 / 6)
十一月二十五日。
三法司对高拱《病榻遗言》的联合调查结束,并拟定了一份长达七千余字的调查文书,针对高拱所言的矫诏、纳贿、王大臣闯宫案等一系列事件进行了反驳。
证据大多来源于密封于皇史宬、翰林院史馆的相关史料。
细节充足,非常考究。
小万历命通政使司将此文书抄录近百份,传于京师各个衙门,并张贴于承天门、贡院、国子监等主要人流聚集地。
一时间,民间议论声再起。
这次讨论的核心人物不再是张居正和冯保,而是王世贞与他的十二名学生,以及江南十余个私人书院的书生。
此调查文书一出,意味着高拱的《病榻遗言》不实,意味着所有谣传此事的人皆有罪责。
百姓们关心的是,文坛领袖王世贞会不会因此事被杀,他的十二名年轻学生会不会被重惩,以及天下的私人书院会不会因此事再次被封禁。
一些天生逆骨的书生士子看到这份证据详尽的调查文书后,仍然选择相信王世贞。
在他们眼里,无论真相如何,朝廷都会出具这样一份有利于张居正与冯保的公示结果。
他们一个字都不相信。
很快。
一群书生士子集聚于北镇抚司南侧约二百步的一座茶楼中,等待判罚结果。
站在此茶楼二楼的窗前,恰好可以看到北镇抚司的大门。
诏狱审判虽经常不依《大明律》审判,但此事在民间影响巨大,就算要处死王世贞,也会在北镇抚司大门旁的公告墙上,出具一份公告。
王世贞在民间文人群体中影响巨大,公信力甚高。
不到半日,茶楼内就汇聚了二百多名书生。
若王世贞是被关押到地方的某个州府衙门,恐怕一些书生士子早就聚众围衙了。
但这里是京师,关押他们的地方是诏狱。
围堵诏狱相当于谋逆,故而他们不敢在诏狱门前放肆。
若王世贞被处死,他们最多也就是在正阳门外不满地喊上两嗓子,在茶馆酒楼的包间中道一道对朝廷的不满,或者匿名写篇指桑骂槐的文章发在民间的小报上。
许多书生,只会从众,而不敢出头。
就在这时。
有人看到王世贞与他的十二名学生出现在诏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