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从曾子临终之语悟修身之慎(4 / 7)
、睡觉时说话,既保持了行为的得体,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方面,他遵循 “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准则,不与他人过度攀附,不因私人关系违背道德原则,避免行为失当。
曾子的这种 “慎” 于日常言行的态度,让他在细微之处始终坚守道德准则,从未因小事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正如他引用《诗经》所言,即使在日常言行中,也如 “临深渊”“履薄冰” 般谨慎,生怕因一时疏忽而违背道德,这种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修身实践的重要特征。
(二)“慎” 于独处之时:无人监督仍守道
曾子的 “慎”,更体现在 “慎独” 之上 —— 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坚守道德准则,不做违背良心与道德的事情。他认为,“慎独” 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只有在独处时仍能保持谨慎,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自觉,避免因外在监督的缺失而放纵自己。
《礼记?大学》中记载:“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一 “慎独” 思想,正是曾子对孔子修身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曾子一生践行 “慎独” 的准则。例如,在独处时,他依然严格遵循 “礼” 的规范,整理衣冠、保持仪表的整洁,不因为无人看见而放纵自己;在面对个人欲望时,他始终保持清醒,克制自己的私欲,不做违背 “义” 的事情。即使在生病卧床、身体虚弱之时,他也未因无人监督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依然保持着对道德准则的敬畏。
临终前,曾子引用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暗含着对 “慎独” 的总结 —— 他一生即使在独处之时,也如面对深渊、薄冰般谨慎,从未因无人监督而违背道德,这种 “慎独” 的精神,成为他修身实践的核心,也为后世儒家学者树立了 “慎独” 的典范。
(三)“慎” 于人生抉择:坚守道义不妥协
曾子的 “慎”,还体现在人生重要抉择的关键时刻。在面对利益、权力、危险等重大抉择时,他始终以 “义” 为准则,保持谨慎,不轻易妥协,避免因一时的冲动或诱惑而做出违背道德的选择,确保自己的人生道路始终符合道德的方向。
在政治选择方面,曾子始终坚守 “义” 的准则,不参与不义的政治活动。例如,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争夺霸权,常常发动不义之战,曾子坚决拒绝参与这类战争,即使面临生存的压力,也不违背 “义” 的准则;当一些诸侯邀请他担任官职,却要求他放弃儒家的道德理念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选择继续传播儒家思想,而非为了权力放弃道义。
在利益诱惑方面,曾子同样保持谨慎,坚守 “见利思义” 的准则。据《说苑?立节》记载,曾子曾在卫国居住,生活贫困,“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但当卫国国君派人送给他丰厚的俸禄时,他却拒绝接受,因为他认为卫国国君的俸禄并非通过 “义” 的方式获得,接受这样的俸禄会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即使生活贫困,他也未因利益诱惑而放弃 “义” 的坚守。
曾子在人生抉择中的 “慎”,让他始终走在道德的道路上,从未因外在的压力或诱惑而偏离方向。正如他引用《诗经》所言,在人生的重大抉择中,他始终如 “临深渊”“履薄冰” 般谨慎,以 “义” 为准则,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了个人道德与人生价值的统一。
四、“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临终释怀背后的修身圆满
曾子临终前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的感叹,并非简单的解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