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量材而教,方得其妙(5 / 8)
生,一个叫李明,聪慧过人,对文字有着极强的敏感度,一篇文章读几遍就能背诵,且能说出其中的大致含义;另一个叫王强,性格憨厚,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一篇简单的《三字经》往往要背诵好几天才能记住。先生对李明,常常会讲解《论语》中的深奥语句,与他探讨 “仁”“礼” 的内涵;而对王强,则耐心地逐字逐句教他认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他理解其中的道理。几年后,李明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文人,王强虽然没有取得显赫的成就,但也成为了一个知书达理、勤劳善良的人。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教导,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成长。
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若能运用这一理念,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有的孩子对数学逻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而有的孩子可能对语言文字更敏感,父母则可以鼓励他们多阅读、多写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如果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资质,强行让喜欢文学的孩子去钻研高深数学,或者让擅长数学的孩子去背诵大量诗词,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时便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大儿子逻辑思维能力强,对商业运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企业家便经常与他讨论公司的经营策略、市场动态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带他参加一些商业活动,让他在实践中学习;小女儿则对艺术有着独特的热爱和感悟力,企业家便为她请了专业的艺术老师,带她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从绘画技巧、艺术史等基础内容入手,逐步培养她的艺术素养。如今,大儿子已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小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
在科研团队中,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对于那些科研潜力大、创新思维强的研究生,导师会给予他们较大的自主研究空间,引导他们探索学科前沿的高深问题;而对于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研究生,导师则会为他们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从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等基础环节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这种 “因材施教” 的指导方式,有助于不同层次的研究生都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进步。
某高校的一位生物学教授在指导研究生时,便采取了这样的方法。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在本科阶段就发表过两篇 ScI 论文,科研能力突出。教授便让他独立负责一个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前沿课题,只在关键节点给予指导。而对于另一位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教授则从基础的细胞培养技术教起,让他先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再逐步参与到具体的研究项目中。一年后,两位研究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前者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后者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务。
在体育训练中,教练也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潜力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于那些天赋异禀、竞技水平高的运动员(可视为 “中人以上”),教练会制定更高强度、更具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而对于那些刚入门的运动员(可视为 “中人以下”),教练则会从基础的动作训练、体能储备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世界着名的田径教练在培养运动员时,便深谙此道。他发现一位年轻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上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便为他制定了一套以提高起跑速度和步频为核心的高强度训练计划,并与他探讨如何在比赛中运用战术应对不同的对手。而对于另一位身体素质一般的运动员,教练则从最基本的起跑姿势、摆臂动作教起,通过大量的基础训练让他逐步提高成绩。几年后,那位有天赋的运动员成为了奥运会冠军,另一位也成为了全国比赛的佼佼者。
在音乐教学中,这种 “量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