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都是影帝(5 / 6)

加入书签

    出了事——彼假我之名,于乡间胡作非为,实在可恨!当依法治罪,绝不宽宥!

    最妙的是,整个过程,都是自然而然的。

    再怎么查,也查不出吕公著和他的家人们,在这里面所扮演的角色。

    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参与其中。

    只是从中得利而已。

    你要问——别人为什么赚了钱,还要上贡本家?

    他孝啊!行不行?

    类似这样的操作,在大宋的权贵家庭,非常普遍,而且很流行。

    不过,这种操作,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

    因为,在现在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范仲淹的义庄、义田、义学模式。

    通过自己死后将财产,捐赠成族产,绑定宗族,实现一种另类的魏晋门阀制度,并最终在明清迭代成控制县乡,用宗法取代国法,用族规代替王法的宗族社会。

    皇权从此不下乡!

    地方官想收税,就必须和这些宗族族长合作。

    所以,赵煦对现在的权贵家族的这些操作,有着极高的容忍。

    最起码这些家族比宗族进步!

    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得糊涂了。

    吕公著听着,却是流着眼泪,哽咽着道:“可……终究那乡中无辜,是因臣族人,以臣之名,迫害而死……”

    “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臣实惭愧!”

    说着,眼泪就从眼眶中掉落。

    这是鳄鱼的眼泪!

    赵煦见着,感慨道:“何谓‘天下臣’,朕今日知矣!”

    “朕有相公辅佐,必可致太平之世!”

    然后,他就看向李常:“李相公,又是因何求去?”

    李常伏拜于地,也从怀中取出一封劄子,呈在手上:“奏知陛下,臣之所以求去……”

    “乃是臣资材冗阘,自蒙陛下爱幸以来,于国事无所建功,只一心为己,常患有得失之念,更不曾为国进贤,为陛下举能……民事之利弊,臣更不识,陛下命臣掌天下词状,臣却有负圣恩,未能厘清天下冤狱,以至天灾屡来,寒暑交替,于是民间有言:今日侍郎当笔,莫望伸冤!”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