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4 / 9)

加入书签

;  他们可不会忘记,当年元昊暴毙,辽国从贺兰山那边长驱直入,直取兴庆府的往事。

    一旦,其左厢主力,被牵制在窟野河一带。

    万一辽人绕后偷袭其黑山威福监军司,捅他菊花怎么办?

    这也是熙宁以来,河东方向,战事一直比其他地方少的原因。

    宋夏双方都在投鼠忌器。

    比较起来,去年吕惠卿率部越过宁西峰,一直打到了明堂川前,已是这二十年来,河东方面规模最大、深入夏境最远的军事行动。

    所以,韩绛一听赵煦没有因为被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而冲昏头脑,而是命令吕惠卿遵守和约,顿时就深感安心。

    他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现在远远不是,夺取窟野河的时候。

    早在嘉佑年间,朝堂已经有共识——窟野河、秃尾河,虽皆沃土,可耕可牧,然其无险可守,只有夺取横山,大宋才能保护住这些土地。

    横山不得,则窟野河、秃尾河不可保。

    赵煦微笑着看着韩绛,继续道:“朕自即位以来,便崇圣人之道,以仁义忠恕之教,内施国策,外和四夷。”

    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帝王,赵煦对自己的角色是很清醒的。

    而在现代的深造,更是让他清楚,哪怕他再想学P社战犯,也得在表面上,将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纯洁善良。

    只有这样,才能忽悠到内外的百姓、大臣。

    是的!

    朕撒谎,朕欺骗,朕还挑起战争,盘剥百姓,压榨亿兆。

    但朕知道,朕是一个仁厚天子。

    而在当代,没有比儒家的伪装,更好涂脂抹粉的东西了。

    仁义忠恕的大旗,赵煦自从在庆宁宫醒来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抗在了肩上!

    他已立志,为将圣人的仁恕之教,撒遍全球而不懈奋斗!

    赵煦缓缓起身,走到殿上,对着韩绛和在坐的大臣们,小脸微红,小手紧握着,动情的说道:“不瞒诸公,皇考在日,曾带朕游烈圣所遗诸阁,观诸圣典册,尔后问朕:小子可知,大宋祖宗以来,之所以能守江山而得万民拥戴故?”

    所有大臣,在听到赵煦嘴里蹦出‘皇考’二字的时候,就全体起身,伏地而拜,将头牢牢的贴在地上。

    这可是先帝圣训!

    而且,大臣们都已经知道,这些先帝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