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司马光之死(3)(4 / 9)

加入书签

    如今临终,自当散仕宦数十年之余财,以谢父老桑梓。

    这也符合他的经济思想——天下财富,自有定数,官府手里多了,百姓手里就会少。

    所以,他今当死,自当将这仕宦数十年来,从国家所取得的俸禄、赏赐,散与百姓、父老。

    司马康顿首而拜:“唯!儿谨遵大人教诲!”

    没有半点犹豫和迟疑。

    众人见着,都是纷纷感佩。

    范祖禹、刘攽等人,更是无比崇敬的看向司马光。

    当代大宋,因受范文正公(范仲淹)的影响,有很多士大夫,会在致仕后,或临终前,将自己仕宦所得的全部财产,拿出来购地买宅,设为族产、学田、学斋。

    但,像司马光这样,在临终时,将自己仕宦数十年的一切,全部捐出来,散与桑梓父老的,却几乎没有!

    “杜工部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吕公著沉声叹道:“君实,当可为天下楷模!”

    对士大夫们来说,兼济天下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过的。

    可是,临到头来,几个人能做到呢?

    这可是我家真有一头牛啊!

    能学范文正公,已经是很多人的极限了。

    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做一个守财奴。

    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珪了。

    王珪死后,其子孙扶棺回乡,传说光是运金银珍宝的船就有好几艘。

    不过……

    吕公著想起了王珪诸子现在的境遇,便若有所思,在心中想着:“老夫将来,也当学一学君实今日。”

    吕家的学习能力,一直很强。

    当年,范仲淹首创族田、义庄、义学,使得范家崛起后。

    吕家就立刻跟进了。

    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不仅仅可以让家族兴盛,还能减少子孙争产,兄弟阋于墙,让外人看笑话的可能。

    更可以确保家族不至于因为不肖子孙的原因而衰落。

    因为财富,将以土地、学田的形式存在。

    而且这些财产属于整个家族,所以不可分割。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