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绝杀(7 / 11)

加入书签

nbsp;当年,他毅然决然的冒着生命风险,从西夏逃来大宋,也是因为他知道,在整个世界,大宋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

    只有得到大宋支持,沙门才能兴盛。

    于是,当即表态:“陛下如此厚爱臣,厚爱沙门。”

    “臣当与诸僧言说此事,将陛下对沙门的圣德与宽爱,说与天下沙门同道。”

    赵煦瞧着,于是图穷匕见,道:“朕于沙门,素来崇敬,两宫慈圣,更是早晚供佛……但,如今的佛门寺庙,却都不怎么守清规戒律!朕心甚痛!”

    “汴京诸寺,更是广有质库。”

    “财帛乱人心神,佛门清净之地,岂容铜臭?”

    “朕欲清理质库令汴京诸寺,再无质库之嘈杂,还佛门一个清静!”

    “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金总持其实对此是有预料的。

    毕竟,这些天汴京内外,对质库喊打喊杀,他也不是瞎子。

    老实说,金总持其实也不太喜欢,寺庙变成商场。

    但是,供佛是需要财物的。

    和尚们修行,也是需要资金的。

    他只好稽首道:“陛下圣明,诸寺质库,皆是为了方便信众,救急解难……”

    这确实是寺庙质库,出现的原因。

    各地的信众,特别是做生意的商贾,长途跋涉,携带着大量财物,很不安全,也不经济。

    所以,便有人开始将财物或者贵重物品,存放到寺庙。

    此外,信众中的底层百姓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到寺庙质押自己手里的一些生产资料,换来钱财,以治病、救急。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质库。

    最初的质库确实是寺庙信众内部,救急、存钱的地方。

    只是,如今的质库早已经变质了。

    民间的高利贷的手段,学了个全。

    当然了,这不是重点。

    对赵煦来说,重点在于,质库在寺庙,官府很难监管,他也分不到半点好处。

    反而,因为质库被大和尚们垄断。

    导致民间的存款,大量被质库把持,大和尚们手里握着海量的现金,却并不投资,只是用放贷或者铸造铜器。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