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3 / 7)

加入书签

bsp; 每次提及嵬名家,更是咬牙切齿。

    这也是很多汉地羌人甚至是党项人的特点。

    他们比汉人更仇视嵬名家,更想毁灭嵬名家的国家!

    王大斧没有多想,对李阿宁道:“俺们护卫这些人,先回南关堡吧。”

    “诺!”

    于是,王大斧就率着他麾下的这支巡逻小队,护卫着三百多号党项人,向着南关堡而返。

    ……

    护送着移没家的队伍,沿着狄道前行,很快就进入了河谷区域。

    远方,已经能看到了棉田的壮观景象了。

    七月底的棉田开始凋零。

    木棉上的枝叶,都开始枯死,但这是好事!

    向、高两家重金从崖州等地请来的黎人说,木棉就是这样的,一定要完全枯死,等太阳暴晒十余日甚至一個月,才能采摘。

    于是放眼望去,阡陌连野的田野中,尽是雪白的棉絮。

    王大斧看着这些棉田,就想起了自己种的那一百亩棉田——他在去年冬天,因为迎接仁多保忠有功,被赐了三百亩地,加上最初的一百亩,他现在拥有四百亩地。

    可惜,因为缺少棉种,今年只种了一百亩棉田。

    但剩下的地,他也没有闲置。

    让雇来的羌人,种了一百亩的苜蓿——这是用来喂牲畜的。

    剩下两百亩,则都种了粟麦、青稞和豆子。

    主要是豆子!

    没办法,狄道虽然有着渭河的灌溉,他的地也挨着向钤辖家的地,可以享受到钤辖家打造的水车汲水的便利。

    可这两年,天气干旱,河水流量不足,灌溉用水很紧张。

    便只能种些对水需求量不高的豆子。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没有棉种,却把地垦出来的羌、蕃豪族。

    于是,今年的熙河路,破天荒的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

    这也是现在熙河路,可以大量接受逃亡而来的部族的物质基础。

    王大斧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勤勤恳恳的做着他的本职工作。

    只在路过属于他的那四百亩地时,雀跃了一下。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