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想给太母、母后修个(2 / 7)

加入书签

    没办法,刘惟简只能小心翼翼的说道:“大家,朝中忠臣良将,还是有很多的。”

    “比如说,康国公和申国公,就是忠臣。”

    赵煦笑了。

    “忠臣?”

    “有这样的忠臣吗?”

    “今日,都堂拟定官告,朝请郎、知济州段继隆勒停!”

    “反倒是权知开封府蔡京,被罚铜三十斤!”

    “段继隆的惩处,还在蔡京之下!”

    “呵呵……”赵煦冷笑着。

    东閤内的温度骤然下降,在场的女官、内臣,如堕冰窟。

    赵煦说的这些话,是有道理的。

    所谓勒停,就是停职检查的意思。

    一般来说,风头过了就可以继续出来当官。

    但罚铜就不一样了!

    这是真的罚!

    依照大宋律令,便是百姓犯罪,鞭笞刑罚,乃至于被判服刑,都可以纳铜抵罪。

    二十斤铜差不多就可以抵掉一年徒刑了。

    换而言之,蔡京罚铜三十斤,就等于告诉天下人——这个官,做了要坐牢一年半的事情。

    当然了,这是民间的看法。

    实际在官场上,官员做错了事情罚铜很常见。

    待制以上大臣,就没有不被罚铜的。

    包括司马光、王安石在内,都被罚过。

    赵煦的父皇在元丰时代,甚至发明了让宰相交罚铜来测试其服从性的创举。

    所以,罚铜在官场上,基本等于——自罚三杯,下不为例。

    但,赵煦要借题发挥的话,他是占理的。

    始作俑者,才只勒停。

    朕身边的人,什么事都没有做,就要罚铜。

    他发脾气才是正常的。

    不发脾气别人可能还会在心里发毛。

    而刘惟简今天来福宁殿,其实就是负着来安抚他的任务的。

    所以,这位老内臣立刻说道:“大家,您有所不知,段继隆名曰勒停,实则是永不叙用。”

    没有人再敢启用这个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的官。

    就连他儿子段处约,很快也会被流放,这辈子都不可能回京。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