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2 / 4)
”,但只要我们心细如发,从容不迫地诊察,总能找到真相。
至于您提到的肝、脾、肾三脏,它们可是人体里的“土木水”三巨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就像是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能理解个大概,您问我这个,是不是想考考我的基本功啊?
不过,雷公这家伙,他倒是真提了个有意思的病例来讨论。他说啊,有这么个人,头疼得跟被紧箍咒勒着似的,筋还时不时抽筋,感觉骨头都变重了,走起路来都费劲。而且啊,这人还气短,稍微动一下就喘,吃点东西就容易打嗝,肚子总是胀鼓鼓的,晚上还老失眠,时不时还会被吓一跳。您说,这到底是哪个脏腑出了问题呢?
仔细一听,嘿,这症状还真够全的!不过,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有诸内必形诸外”,这些症状虽然复杂,但总能从脉象上找到线索。雷公说他的脉象又浮又弦,按下去还硬邦邦的,跟石头似的。这脉象啊,就像是在给我们讲故事,告诉我们这人体内正气和邪气正在激烈交战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咱们来分析分析啊,这浮脉呢,一般表示病在表,或者是有风邪入侵;弦脉呢,多半是肝气不舒,或者是有痰饮、疼痛之类的病症。而这脉象硬如石,更是提示我们,这人体内可能有瘀血或者痰湿之类的实邪,正堵在那里,让气血运行不畅呢!
现在啊,咱们来个小小的推理游戏。既然头疼筋挛,那很可能是风邪侵袭经络,加上肝木不舒,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能顺畅地滋养头部和四肢。而骨重少气,则可能是肾气不足,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自然就感觉骨头重,没力气了。至于哕噫腹满,那更是脾胃不和的典型表现,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它们一闹别扭,整个消化系统都得跟着遭殃。
至于治疗嘛,咱们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开方。不过啊,我可以给您描绘个大概的思路。首先呢,得祛风通络,让头部的气血畅通起来,可以用点川芎、白芷之类的药材,它们就像是自然界的微风,能轻轻吹散经络里的阴霾。然后啊,要疏肝解郁,让肝气顺畅起来,柴胡、香附这些药材就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就像是心情的调节剂,能让肝气不再那么急躁。
接下来啊,还得健脾和胃,毕竟脾胃是后天之本嘛。茯苓、白术、陈皮这些药材就像是厨房里的大厨,能调理好脾胃这个“大锅饭”,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至于补肾嘛,那就得根据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来决定了。肾阳虚的话,可以用点肉桂、附子来温补肾阳;肾阴虚的话,那就得用点熟地黄、山茱萸来滋养肾阴了。
当然啦,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具体用药还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比如啊,如果病人还有失眠多梦的症状,那就可以在方子里加点酸枣仁、远志之类的安神药;如果病人还有痰多的情况,那就可以加点半夏、陈皮来化痰。
说到这里啊,您是不是觉得中医治病就像是做一道复杂的菜肴?既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又要考虑火候的掌握,还得根据食客的口味来调整。不过啊,这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啊!它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门哲学、一门艺术。
黄帝悠悠地说:这看病啊,就像咱们挑西瓜,得先看瓜的年龄——哦不,是病人的年龄。年长的老人家,咱们得多关注他们的“腑”系统,也就是肠胃啊、膀胱这些“后勤部门”,因为岁月不饶人,它们容易先出问题。而年轻人呢,身体正盛,疾病往往喜欢从“经”上找突破口,经络畅通则百病不生嘛。至于壮年朋友,那就得深挖“脏”的层面了,心肝脾肺肾,哪个不是咱们身体的“CEO”?
咱们现在讲究的是“八面玲珑”,哦不对,是“八风防护”。您想啊,自然界的风啊雨啊,要是长期憋着不流通,成了“菀热”,那五脏六腑可就遭殃了,一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