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六(2 / 4)

加入书签

头,叹了口气说:“影响可大了去了!

你看啊,这干燥的气息要是太过了,咱们人体的筋骨就会出问题,老百姓们啊,就容易得左肋下疼痛的病。

这还不算完,要是寒气再往里一钻,嘿,那可就得了疟疾了!

那症状啊,一会儿冷得直哆嗦,一会儿热得跟蒸笼似的。”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岐伯继续往下说:“而且啊,这阳明司天的时候,天气会突然变得特别冷,跟变了脸似的。

这时候啊,人们就容易咳嗽,肚子里还咕噜咕噜响,拉肚子拉得跟水似的。

这种症状啊,咱们古人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木敛’。

为啥叫‘木敛’呢?你看啊,树木都因为干燥而收敛了,人体也一样啊!”

黄帝听了哈哈大笑:“你这解释挺逗啊!

那还有啥呢?”

岐伯接着说:“还有啊,这时候的草木啊,下面的根还生机勃勃呢,上面的叶子却已经焦黄了。

人要是这时候得病啊,心胁部会突然疼得要命,连翻身都翻不了。

喉咙干得跟旱地的裂缝似的,脸上还灰扑扑的像蒙了一层灰。

腰也疼得厉害,男人们啊,容易得疝气,女人们呢,小腹也会隐隐作痛。”

黄帝听得一愣一愣的,岐伯又补充说:“还有啊,这时候人们的眼睛也会变得模糊不清,眼角还容易炎。

皮肤上呢,会长疮、长痤疮、长痈肿。

就连那些冬眠的小虫子啊,也会因为气候异常而提前出来活动。

这些症状啊,说到底啊,都是肝脏的问题!”

黄帝一听,顿时觉得肝颤了一下:“这么严重啊!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呢?”

岐伯点了点头:“当然有啦!

不过啊,要是太冲脉这个穴位的气血断绝了,那就神仙难救了!”

黄帝一听,连忙追问:“那太冲脉是哪个穴位啊?现代咋叫?”

岐伯解释道:“太冲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足厥阴肝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置在脚背上,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啊,可是肝经的原穴,要是它没气了,那肝脏的问题可就大了!”

黄帝一听,吓得赶紧摸了摸自己的脚背:“那我得好好保护这个穴位啊!

对了,你说有没有啥方子能预防或者治疗这些症状呢?”

岐伯想了想,说:“有啊,咱们可以搞个‘润燥汤’来喝喝。”

黄帝一听有方子,眼睛一亮:“快说说咋做?”

岐伯于是娓娓道来:“这润燥汤啊,得用生地黄5克,熟地黄5克,天门冬5克,麦门冬5克,当归5克,白芍药5克,秦艽5克,黄柏5克,防风5克,甘草3克。

把这些药材啊,都放到锅里,加水煎成汤,然后喝下去就好啦!”

黄帝一听,觉得挺简单:“这方子有啥讲究没?”

岐伯解释道:“这方子啊,主要是滋阴润燥、养血祛风的。

生地黄、熟地黄能补肾填精;天门冬、麦门冬能润肺清心;当归、白芍药能养血柔肝;秦艽、黄柏能清热燥湿;防风能祛风解表;甘草呢,就是调和诸药的啦!”

黄帝一听,觉得挺有道理:“那脉象上有啥变化没?”

岐伯点了点头:“有啊!

阳明司天的时候啊,人的脉象往往会变得弦细而涩。

弦细呢,说明肝气不舒;涩呢,说明血行不畅。

所以啊,咱们得赶紧滋阴润燥、养血祛风才行!”

黄帝说:“嘿,岐伯,我这心里头啊,就像揣了个十万个为什么,特别想知道那太阳司天的时候,是个啥光景?”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可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