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八(2 / 4)

加入书签

:“太阳要是赖在岗位上不肯交班,那可就热闹了,春天会像冬天一样冷,夏天还会时不时来场冰雹雨,天空整天阴沉沉的,跟个忧郁的少年似的。

到了二之气(就是春季的后半段),这寒气还是赖着不走,人们可就要遭殃喽!”

黄帝一听,瞪大了眼睛:“这么严重?那老百姓会咋样?”

岐伯叹了口气,开始细数起来:“他们会得各种奇怪的病,比如痹症,就是关节僵硬得像冻豆腐;还有厥症,就是手脚突然冰凉,跟摸了冰块似的。

更惨的是,有的人还会得阴痿,就是男性朋友的小兄弟不太给力了;还有的人会尿失禁,腰膝酸软,走起路来像踩了棉花。

哦对了,还有一种叫温疠的病,这家伙喜欢迟到,等到大家都放松警惕了,它才慢悠悠地来凑热闹。”

咱们先聊聊这“痹厥”

和“阴痿”

吧。

痹厥呢,就像是身体里的关节被施了魔法,动弹不得,你得想象一下,早上起床,本想伸个懒腰,结果胳膊腿儿跟被冻住了一样,那个酸爽!

至于阴痿,嗯,这个嘛,咱们就含蓄点说,就是男性朋友们在某些时候,可能感觉自己像是被冬天的寒风侵袭了,完全不在状态。

说到治疗,岐伯那个时代虽然没有现代医学这么达,但他们也有一套独特的疗法。

比如,对于痹厥,岐伯可能会推荐艾灸。

想象一下,在身体的“阳陵泉”

(现代穴位名,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和“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这两个穴位上点燃艾条,那温暖的感觉就像是在冬日里喝了一杯热腾腾的姜茶,瞬间让僵硬的关节暖和起来,恢复了活力。

至于阴痿嘛,岐伯会建议服用一些温补肾阳的中药方剂,比如“五子衍宗丸”

这个方子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威力可不小,它包含了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五味药。

换算成现代剂量,大约是枸杞子24o克、菟丝子24o克、覆盆子12o克、五味子6o克、车前子6o克。

这是一大盆的量,还要炼蜜成小丸子。

这五味药就像是五位英勇的骑士,一起守护着身体的“城堡”

,让男性朋友们重新找回自信。

接下来,咱们聊聊脉象。

在古代,医生看病可是要“望闻问切”

的,这“切”

就是指摸脉。

岐伯说,如果太阳不退位,人们的脉象可能会变得沉迟而无力,就像是冬天的河水,缓慢而又冰冷。

这时候,你要是去找个老中医把脉,他可能会眉头紧锁,然后告诉你:“小伙子小姑娘,你这脉象啊,就像是深夜里走在无人的小巷,冷清得很呐!”

不过,岐伯可不会只停留在诊断上,他还会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他会建议人们多吃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生姜、大枣这些,就像是给身体穿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袄,抵御外界的寒气。

同时,还要加强锻炼,多晒晒太阳,让身体的阳气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绽放。

黄帝闲来无事,就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你看这天时早晚,我通过观察星辰运转、四季更替,已经能摸个大概了。

但说到这地上的事儿,比如土地公公怎么安排他的‘小跟班’(也就是地气、地数啥的),我就有点懵了。

你给我讲讲这地数的事儿呗,让我这脑袋瓜子也开开窍?”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虽然天上地下的事儿都知道个七七八八,但一到这地上的细节,还是得靠我这把老骨头来揭秘。”

于是,岐伯清了清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