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十(2 / 4)

加入书签

不过,既然是木疠,咱们还得加点专门对付木邪的药材,比如桑叶、菊花这些,它们就像是给身体里的树木修剪枝叶的园艺师,能让风邪无处遁形。”

说到这里,岐伯突然话锋一转,笑道:“黄帝啊,你知道吗?在古代,咱们可是连药方都要讲究天时地利的。

比如这个方子,如果放在壬午年,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咱们来配一剂,不过记得,古代一两约等于现代5克哦。”

于是,岐伯开始开方子:“桑叶3o克(6两),菊花3o克(6两),防风2o克(4两),白芷15克(3两),桔梗15克(3两),连翘15克(3两),甘草1o克(2两)。

把这些药材放到锅里,加水没过药材两指深,大火煮开转小火,慢慢熬个半小时,滤掉药渣,趁热喝,一天喝两次,保证你精神焕,木疠病毒都得绕道走!”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这方子听起来就厉害!

不过,岐伯大爷,你这方子里的药材,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啊?”

岐伯嘿嘿一笑:“当然有啦!

桑叶和菊花,那是清肝明目的好搭档,对付木邪那是手到擒来;防风和白芷,就像身体的挡风玻璃,能把风邪挡在门外;桔梗和连翘,则是清理呼吸道的高手,能让你的呼吸顺畅无阻;最后,甘草这位‘和事佬’,调和药性,让整个方子更加和谐。”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岐伯,你说这脉象上,木疠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吗?”

岐伯摸了摸下巴,认真思考了一番:“嗯,木疠的脉象啊,通常会有点弦,就像摸到一根紧绷的琴弦,这说明肝气不舒,风邪在体内捣乱呢。

而且,可能还会有点浮,就像是水面上漂着的叶子,轻轻一碰就晃个不停,这说明病邪已经跑到体表了。

这时候,咱们除了吃药,还得注意休息,别让身体太累,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得让它有足够的能量去对抗病毒。”

岐伯大神开始了他的“年度天气大盘点”

他说啊:“假如,有那么一个戊申年,是个阳年,阳气旺盛得跟打了鸡血似的,就像之前的丁未年,那个天象也是火力全开,热得连蚊子都想穿短袖。

但是呢,就算戊申年已经正式登场了,天空的老大——太阴,哦不,是太岁星君(古代中医用天干地支纪年,并赋予其五行属性及天地人对应关系,这里‘太阴’或指上一年的太岁属性),它还依依不舍地赖在‘天庭ceo’的位置上不肯下来。

地面上呢,早就悄悄地换了班,厥阴成了地下的老大,也就是咱们说的‘在泉之气’。

去年壬戌年那会儿,太阳老大已经乖乖地把位置让给了右间(中医术语,指一年之中五行之气运行到某一特定位置),天空中是丁未年的气在当家,地面上则是癸亥年的气在主导。

结果呢,这天地俩哥们儿,就像是开会忘了对表,完全没对上频道!

‘丁癸’这俩货一碰面,就像油遇见了水,火花四溅但就是不来电。

按照五行相克的说法,火(丁)本该克水(癸),但这回火运弱得跟风中残烛似的,反被水给欺负了。

你说这戊申年吧,本来应该是个热情似火的年份,结果却变成了个‘伪阳年’,就像吃火锅忘了放辣椒,那叫一个清淡!

这时候,要是你拿起夷则这支古乐器(古代音乐与天文历法紧密相连,夷则对应一定的音律和季节),想弹个太徵的调调(也是五行对应的音乐调性),嘿,你会现,根本不对劲,根本弹不出那种激昂的感觉!

为啥?因为戊癸这俩哥们儿没配合好,就像是乐队里少了主唱,整个演出垮掉一半。

岐伯接着爆料:这种戊癸‘失联’的情况,可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