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七(1 / 4)
岐伯慢悠悠地说:“哎呀,要是厥阴这位老兄(咱们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一种能量或者气候状态)不肯按时下班,那可就热闹了!”
想象一下,厥阴就像是公司里那个总是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但它加班可不带加班费的,而且它的“加班”
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先,大风就会早早地来打卡上班,嗖嗖嗖地吹个不停,好像是在说:“看,我才是最勤奋的那个!”
可问题是,这大风一来,该下的雨却迟迟不来报到,搞得大地妈妈都渴得直哼哼。
“湿令不化”
呢,就像是厨房里炖的汤,火候不够,怎么煮都不入味,这湿气啊,就滞留在空气中,下不来也上不去,让人浑身不自在。
这时候,老百姓们可就遭殃了。
先,温疫这位不之客就开始串门了,带着它的“小伙伴”
——疵(就是小痘痘、皮疹之类的)和“大伙伴”
——身体机能衰退(废),一起来捣乱。
你说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更有趣的是,这风一吹,还吹出了“风生水起”
的效果。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老百姓们开始普遍感到肢节痛,就像是被人偷偷按了“酸痛按钮”
。
还有啊,头疼得跟戴了个紧箍咒似的,连思考问题都变得困难重重。
伏热在体内捣乱,让人心烦意乱,就像心里藏了个小火山,随时都要爆。
喉咙干得像沙漠,不停地想喝水,仿佛整个身体都在喊:“渴!
渴!
渴!”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来点儿实际的。
看看如果放在现代,这些“天气异常”
和身体不适,咱们能怎么应对。
先,说到穴位,咱们可以假设有个“退风穴”
,位于肩膀和脖子交界处,每天按一按,就像是给大风按了个“暂停键”
。
再来个“润燥穴”
,在肚脐周围,揉揉它,就像给身体加了点“保湿精华”
,让湿气乖乖听话,化为细雨滋润万物。
当然了,这些都是虚构的,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风池、合谷等穴位来缓解头痛、肢节疼痛。
接下来,咱们聊聊方剂。
咱们根据他的描述,开了一个“清风润燥汤”
。
这个汤里得有点“清风草”
(比如薄荷,象征清风),再来点“润燥果”
(比如梨,润肺生津),加点“静心花”
(比如莲子心,清心火),最后撒上一把“解渴沙”
(比如葛根,生津止渴)。
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大概就是薄荷1o克、梨干2o克、莲子心5克、葛根15克,加水煮开后小火炖2o分钟,一碗下肚,保证你从头到脚都舒畅!
至于脉象嘛,岐伯那会儿肯定是靠手感来判断的。
咱们现代人可以用个比喻来理解:如果你的脉象像是狂风暴雨中的小船,摇摇晃晃,那可能就是“风邪”
太盛;如果脉象又沉又涩,像是被沙子堵住的管道,那可能是湿气太重。
不过,真正的中医诊断可复杂多了,得靠专业的医生来“把脉”
。
黄帝眉头紧锁地问岐伯:“岐伯啊,你说这少阴要是赖着不走,不肯换季,咱们的世界会变成啥样呢?”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于是他慢悠悠地开了腔,讲起了那段让人捧腹又涨知识的“不走寻常路”
养生故事。
岐伯清了清嗓子,说道:“要是少阴这家伙(咱们就当他是个调皮捣蛋的节气小精灵吧)死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