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病论篇第四十七(3 / 5)

加入书签

运送到全身各处。

可要是这精华在脾里待久了,不走动了,就会变成湿乎乎、黏糊糊的津液,这时候人嘴里就自然甜了。

这病啊,多半是因为吃出来的!”

“怎么个吃法呢?”

黄帝陛下好奇地问。

“嘿嘿,陛下您听好了,这人呐,肯定是爱吃那些肥甘厚味的东西,什么红烧肉、糖醋排骨、奶油蛋糕啊,一顿接一顿,吃得那叫一个过瘾。

但您知道不,肥的吃多了,体内就容易生热,跟个小火炉似的;甜的呢,吃多了肚子就胀得慌,感觉跟塞了个大西瓜似的。

这一热一胀,脾气就不顺了,它就开始往上窜,时间一长,就变成了咱们说的消渴症,也就是现在的糖尿病前期或者类似的症状了。”

岐伯大夫解释道。

“哎呀,这可咋整啊?”

黄帝陛下急了。

岐伯大夫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掏出一把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草药,说:“陛下莫急,我有妙招。

这草药唤作‘兰’,可不是普通的兰花哦,它有着神奇的除陈气、清新脾胃的功效。

咱们可以把这兰草晒干,研磨成粉,每次取个几克,用开水一冲,当茶喝,既解腻又养生,慢慢调理,那脾胃自然就舒坦了。”

说到这里,我得给大伙儿科普一下,虽然古代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兰”

,但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些具有芳香化湿、健脾和胃功效的中草药,比如佩兰、泽兰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具体用量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调整,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哈。

好了,咱们继续回到故事里。

黄帝陛下一听,眼睛一亮,连忙吩咐下去,让御膳房准备这“兰草茶”

,还说要推广给全国的老百姓,让大家都能远离这“脾瘅”

之苦。

黄帝陛下悠哉悠哉地问岐伯:“嘿,岐伯兄,你说这有人啊,整天嘴巴里苦得跟吃了黄连似的,按咱们中医的法子,该咋整?取哪个穴位能让他苦尽甘来啊?”

岐伯大夫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子,笑眯眯地说:“陛下您问得好,这病啊,有个响亮的名头——胆瘅!

您想啊,肝脏是咱们身体里的大将军,威风凛凛,但做起决定来还得靠边上的小军师——胆。

而喉咙呢,就像是这二位大佬的传令兵,有啥指示都得经过它。

可现在这位老兄啊,估计是平时想太多,事儿还没个定论,心里头就乱成一锅粥了,结果呢,胆儿就虚了,气儿就不听话地往上窜,窜到嘴巴里,就变成了苦水儿。”

“那咋办呢?”

皇帝陛下好奇地问。

岐伯大夫一拍大腿:“简单!

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标本兼治’,先得给他壮壮胆,揉揉那个‘阳陵泉’,哦对了,现代人喜欢叫它‘小腿外侧的勇士穴’,就在膝盖下面,小腿外侧那块儿肌肉鼓起来的地方,按下去酸酸涨涨的,那就是了。

这穴位啊,就像是给胆儿加油打气的站,按一按,胆气就足了。”

“但光按穴位还不够,咱们还得从根本上下功夫。

您记得《阴阳十二官相使》那本宝典不?里头说了,治这胆瘅,得用上胆的募穴和俞穴。

募穴就像是胆的客厅,咱们得去串串门,那就是‘日月穴’,在胸腹部,跟心脏边上的‘期门’穴是邻居,好找得很。

俞穴呢,就是胆在背上的小窗户,叫做‘胆俞’,位于背部的膀胱经上,给它来个热敷或者拔罐,也是极好的。”

说到这里,岐伯大夫话锋一转,开始给咱们上起了心理健康课:“陛下啊,您看这病根儿,说到底还是心里事儿多。

咱们现代人,不也是一样吗?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