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突破(3 / 4)

加入书签

bsp;   这家公司的拳头产品就是糖尿病相关药物,所以,他们对类似赛道的产品,相当关注。

    不出意外,对方直接用金钱开道。

    赞助研发经费。

    每年至少千万级别。

    如果研究有最新的进展,投资上亿,也不是什么问题。

    便是把后缀从rmb换成美刀,也行。

    只要是突破性的进展。

    挂断电话后,李杰无奈的摇了摇头。

    果然。

    还是外企抢先一步联系。

    这种情况跟他预想中的差不多,国内药企在研发这一块,怎么说,确实不太重视。

    抛开部分药企,大部分药企最重视的还是渠道。

    药代比研发人员更受重视。

    能把药品送进医院,那才是企业最看重的地方。

    毕竟,研发太过费时费力。

    还是开盲盒性质。

    花几年时间,投资几个亿,可能血本无归,这明显不符合企业经营策略。

    在某种意义上,药品研发跟光刻机差不多。

    都是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即便绕开外国药企专利,有成品问世,人家药企巨头又不是傻子。

    降价!

    用价格战的方式,都能把你淹死。

    格列卫就是最好的例证。

    01年上市时,400元/片,患者自费一年费用高达30万,13年,专利到期,仍然要200元/片,一万二一盒。

    自费14万。

    直到进入医保目录,价格降到14元/片,八百多一盒,19年的集采价更是只有9.8一片,500多一盒。

    哪怕降幅高达40多倍,对于药企而言,它依旧是暴利。

    卖了那么多年高价,研发成本早就收回来了,真正的生产成本,顶多块把钱。

    类似的降价套路不止在药品,国产cad、办公软件等领域,外企都是类似的手段。

    你没有,我高价。

    你有,我低价搞死你。

    因此。

    纵使诺和诺德开出的筹码很高,李杰也不会跟他们合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