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2 / 7)

加入书签

    接着是正文。

    【1993年的华夏摇滚乐正站在商业启蒙与艺术觉醒的十字路口,当崔建的《一无所有》仍在市井回荡,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走红国内之时。

    一张名为《丑奴儿》的概念专辑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以近乎残酷的真实撕开了时代青年的精神伤疤。

    作为魔岩唱片在内地发掘的又一‘遗珠’,卡子(周利军)以这张融合 Grunge、迪斯科与东方旋律的作品,完成了一次对摇滚乐本质的深刻叩问。

    ……

    概念叙事:从少年不识愁滋味到时代困局的音乐寓言

    专辑以辛弃疾词牌名《丑奴儿》为题,本身便暗含着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我嘲弄。

    在intro部份压抑的吉他声与呐喊的人声中,一场关于成长异化的叙事悄然展开。

    ……

    《烂泥》以‘多么美丽的一颗心,怎么会,怎么会变成了一滩烂泥’的诘问,将理想主义崩塌的痛感转化为失真吉他与军鼓的激烈碰撞。

    ……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们虚构的’直指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价值真空。

    ……

    这种叙事逻辑在《大风吹》中达到高潮。

    ……

    《山海》则是以‘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的循环咏叹,将个体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推向诗意化表达,吉他solo如浪潮起落,暗合向山海的隐喻性逃亡。

    ……

    时代回响:小众美学与商业现实的艰难平衡。

    1993年的华夏唱片市场,港台流行音乐占据绝对主导,内地流行音乐虽然开启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

    但仍然难逃港台音乐的强势激战。

    碍于种种原因,摇滚乐的生存空间极为有限,一度被压缩至地下。

    《丑奴儿》的发行面临双重困境,主流电台拒绝播放‘非主流’的歌词,国营出版社不想承担额外的ZZ性风险。

    即便如此,在摇滚圈圈内,这张专辑引发的震动是难以忽视的。

    ……

    《丑奴儿》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华夏摇滚乐在商业启蒙期的挣扎与可能。

    它既不是对西方摇滚的简单复制,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