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己上X涨工资(1 / 7)

加入书签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1993年大街小巷的音像店、广播都在放着那首《涛声依旧》。

    它爆火的原因很简单。

    毛拧上了1993年的春晚。

    这个年代,春晚的造星能力,无人能敌。

    今年春晚除了让毛拧火遍大江南北,来自宝岛的王捷也跟着火了一把。

    虽然他在春晚唱的是《回家》,但他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安妮》明显更火。

    毫无疑问,1993年的上半年,毛拧和王捷是内地最火的两位歌手。

    特别是毛拧。

    顶流中的顶流!

    比他俩个还要火的是一位女歌手——杨玉莹。

    她和毛拧一样都是羊城新时代影音推出的歌手,他们是新时代影音推出的金童玉女组合。

    羊城也是国内最早实行歌手‘签约制’的地区。

    毕竟羊城离香江更近,接受到的各种新鲜事物更多。

    在92年之前,国内的歌手大部分都是跑单帮。

    没有签约公司,而且大部分专辑都是以翻唱为主,很少有完整的原创专辑。

    内地一年发行的原创专辑也就那么二三十张。

    大部分专辑的质量也经不住市场的考验。

    这也是港台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原由之一。

    新时代影音推出的杨玉莹,红遍大江南北,日进斗金,也是港台音乐人北上的驱动力。

    红星生产社的陈建添,大地唱片的刘卓晖,以及魔岩唱片的张裴仁、贾敏树是第一批北上的港台音乐人。

    不过,这三家唱片公司的侧重点不一样。

    魔岩唱片更倾向于摇滚乐,红星生产社偏先锋音乐+偶像派,许威后来签约红星,迟迟无法出道,不是音乐不行。

    而是老板陈建添觉得他长得不够帅。

    大地唱片又是另外一回事,刘卓晖当初北上其实是为了捧女友艾静。

    后来,他发现燕京有很多不错的原创音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