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型报告现场(2 / 4)
p; 其实,李杰的证明是讨了巧的。
他是从结果进行反推,有了结果,再反向证明,难度大大减小。
而且,它的证明过程,非常完美。
无懈可击!
至少在场的数学家们,没有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每一步都言之有数,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推算。
“其实,有限域的灵感来自一道奥数题目……”
接着,在场几位全程听明白的教授,先后对证明过程发表了质询。
这种质询,就像是毕业答辩现场。
类似的报告会上,也会有差不多的流程。
面对质疑,那是必须的。
只有说服所有人,才能通过!
如果连现场的人都无法说服,那又如何证明其中的严谨性?
数学是美的,是严谨的。
即便是99.9999后面有无限个九,它也不是1。
双方有着本质的区别。
约莫半个小时后,研究数论领域的教授们,都对这个证明结果没有意义。
“张老师,这篇论文,你准备发哪里?”
末了,数院的钱院长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还是《数学年刊》吧。”
既然之前的论文发在了上面,那么后续自然也发在那上面。
合情合理。
不过。
这一次的审稿速度,或许没有那么快了。
毕竟,论文的意义不一样。
这一次是彻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而且他还引入了抽象代数中的有限域。
现代数学跟几个世纪前完全不一样,细分领域越来越多,很难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全才。
毕竟,容易摘的桃子都被前人摘完了。
现在树上留下的果子,都长在那种又高,又细的枝丫上。
摘果子的难度,大大增加。
所以。
别说是全才,即便是同时精通好几个细分领域的数学家,也没有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