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复讲武之名(3 / 4)

加入书签

    上一次宋辽交战,如果不是辽国内部出了问题,还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了。

    现在,辽国又要来了。

    此次入侵,恐怕难以善了。

    “曹副枢,卿是将门出身,对于辽国此次南下,怎么看?”

    台下。

    听到官家直接点名自己,曹韦哪还不明白官家的意思?

    官家为何要提拔他为枢密副使?

    当然是为了提高武臣的地位,或者说彰显尚武之意,一如将崇政殿复名为讲武殿。

    因此,曹韦当然会捡着好听的来说。

    “以战去战,盛王之道也!”

    “我军据关而守,此谓地利也,春夏之交,冰雪消融,此谓天时也,去岁,西北大胜,士气正足,此谓人和也!”

    “天时,地利,人和,三利皆在我朝,此战,我军必胜,辽军必败!”

    曹韦虽然是捡着好听的说,但他和丁谓到底不一样,他说的这些并不是为了附和而附和。

    事实也确实如此。

    景德年间,萧太后和辽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那一战随行的可都是辽军的精锐。

    结果呢?

    辽军太过深入,后勤不畅,几有大败之兆,如果当时国朝能够更坚决一点,致使辽军大败,也不是不可能。

    】

    景德年间都能顶住,现在怎么可能顶不住?

    况且,辽国内部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虽然平息的很快,但其中大半是因为辽帝亲政多年积累的威信。

    如果辽宋交战,辽国稍有颓势,或者推进的不够顺利,这对于辽帝的威信必然是一次极大的打击。

    真到了那时,战场上的胜负已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后方!

    一旦辽国后院失火,前线多半会不战自溃。

    其实,这也是曹韦听到辽军南下时,如此惊讶的原因。

    以辽帝的心术,不可能看不到宋辽交战的凶险。

    可辽帝仍然选择派兵南下。

    当真古怪。

    听完曹韦的发言,李杰满意的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