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辞行与启程(1 / 3)
这时林天生开口道:“师兄,师妹,此去一别,山高水长,望二位珍重。
天生也会努力修行,争取未来顶峰相见,不负师兄教诲。”
药姬轻声道:“天生师兄有心了,你天赋本就不差,只是近些年,师妹不知道你经历什么,诸位师兄师姐都在稳定进步,然而你的修为却始终停滞不前,想必是心绪有碍。
修行之人,心境澄明方能通达大道,若有难解之结,不妨直言,或许我们还能为你参详一二。”
林天生默然片刻,抬望向远山浮云,叹道:“非是不愿言,实乃我也不知缘由,只觉修炼时真气运转滞涩,仿佛天地灵气与我隔了一层屏障,纵使勤修不辍,修为亦难寸进。
我也曾请教过楮宗主,楮宗主言我经脉无损,灵根未夭,资质尚可,然修炼之道,非止于天赋与勤勉,或有心障作祟。
我自问初心未改,然每至突破关头,识海便生动荡,似有旧忆翻涌,却抓之不住,恍若雾里看花。
此事萦绕心头已久,却始终不得其解。”
药姬闻言微蹙眉,墨幸童当即开口道:“你们回过大玉国吗?你们当初的遭遇,可去调查过?”
林天生摇头:“百年光阴,早已物是人非,去了也没意义啊。”
药姬也轻声道:“当初我元婴中期时,去过一次大玉国,然当初迫害我们药家的人早已尘归黄土,当时我便释然了,仇恨如浮云掠影,不再萦怀。
如今我只愿勤以修行,早日踏破虚空,追寻大道之极。”
墨幸童则摇头道:“天生,有时间你去趟大玉国,那里或许藏着你心障的根源。
当初周正国探查过你身世,你母亲虽亡,但却未曾找到你父亲,百年时间凡人早已化骨成尘,可修真者寿元悠长,未必无迹可寻。
而你父亲的下落,或许正是解开你修行困局的关键。
就算你父亲是凡人,或许还留有其他血脉,你如今血脉相连,冥冥中或有感应。
你修行滞涩,未必全然无因,昔日根脉未明,心魂便如断絮飘蓬,难登大道。
大玉国故土一行,不仅为解心结,更为寻回本源之根。
纵使物是人非,山河改易,然天地有痕,因果不灭。
你当去走一遭,未必只为寻人,亦是与过往照面。
那片土地埋藏着你最初的气息,或许一草一木、一城一巷,皆能触灵机,唤醒沉眠的感悟。
修行之路,本就是逆流溯源,直抵本心。
若避而不前,则心障永存,道途终有缺憾。
踏足故地,不论能否寻得血脉亲缘,至少可了却执念,澄澈神魂。
届时再凝真气,通天地之感,或可见云开月明,破境在望。”
林天生凝望着远方,眼中雾气渐散,终化作一缕清明。
他双拳缓缓紧握,低声道:“或许真如师兄所言,我一直在逃避那片故土,也逃避着自己的遭遇,当时我年仅八岁,常年在街头乞讨,自然知道了周正国师兄所说的风尘之女是何意,当时心底更是不愿相信我母亲是一位风尘女子,可事实如何,已不重要。
她既是生我之人,便不该因出身而被鄙弃。
我避之如仇,实则是羞于面对自己的根。
若连来处都不敢直视,又何谈走向无上大道?心障之所以难破,正在于此——非因记忆模糊,而是我不愿承认那段卑微的过往。
如今想来,那街头寒风、冷眼残羹,皆是我命之始,亦是道之基。
唯有坦然接纳,方能脱。
我当重返大玉国,不为寻父,不问出身,只为直面本心。
纵使故土荒芜,旧迹难寻,那一段尘封岁月亦是我道途的。
接纳过往,方能破茧,明心见性,始可通幽。
此行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