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给你磕个头吧(2 / 4)
。你是林小宇吧?我们已经准备好稿子了,大概拍两三天就行。”
“稿子?”小宇皱眉,“你们还没了解情况,怎么就有稿子了?”
“模板化的嘛。”另一人不以为意,“艰苦创业、放弃城市高薪、带领村民致富……这些元素都有了吧?配上航拍镜头,感人背景音乐一放,准能上热搜。”
小宇沉默片刻,转身带他们走进议事亭。桌上还摊着昨夜会议记录:关于冬季轮作作物的选择、灌溉渠清淤分工、以及“心桥奖学金”第二批资助名单。
“这是我们今天的议题。”他说,“如果你们真想拍,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开会,去田里干活,晚上住小院通铺。但请不要编故事,也不要只挑光鲜的画面剪辑。鹿鸣不是样板戏,它是一个正在努力不走偏的真实村庄。”
两位记者面面相觑。最终,年长那位收起了提词器,轻声说:“那……我们试试看吧。”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脱下皮鞋换上胶靴,跟着采茶队凌晨出发,跟着孩子们上自然课,甚至参与了一次村民议事会,在激烈争论中记录下每个人的表情与话语。临走前,年轻记者悄悄递给小宇一张纸条:“这是我重新写的脚本,没送审,先给您过目。”
小宇打开一看,标题写着:《一座没有标语的村庄》。
他知道,也许这条片子不会播出,但它存在过,就够了。
深秋时节,鹿鸣迎来了第一场霜降。清晨屋顶泛白,溪水冰冷刺骨,但“听水工坊”的监测站依旧准时上传数据。与此同时,《听见》小程序迎来第10万次访问,平台收到第2378条用户留言。有位广东老人写道:“我在深圳住了三十年,从没见过萤火虫。看到你们视频里夏夜田间的微光,我哭了。原来童年真的存在过。”
小陈为此开发了“声音地图”功能,将村民录制的鸟鸣、溪流、打铁声、孩童读书声标记在电子地图上,用户可点击聆听。一位盲童母亲留言:“这是我儿子第一次‘看见’春天。”
然而,外部世界的浪潮也正悄然逼近。
某日午后,一辆黑色商务车停在村委会门口。下来的是县招商局的一位副局长,身后跟着几名西装革履的投资顾问。他们带来了“鹿鸣生态文旅综合体”规划方案:占地三百亩,包含高端民宿群、亲子乐园、网红打卡点、星空露营基地,预计总投资八千万,政府配套道路扩建资金两千万。
“你们现在的模式太慢了。”副局长语重心长,“影响力有了,品牌也立住了,该考虑规模化发展了。只要签个意向书,下周就能召开新闻发布会。”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阿禾眼神闪动,似乎有所动摇;退伍军人则当场拍桌:“这根本不是发展,是拆掉我们的家去卖门票!”
小宇没有立刻回应。他请对方留下资料,承诺一周内答复。
当晚,他又召集骨干开会。投影仪上播放着那份规划图: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嵌入山体,彩色热气球漂浮在梯田上空,游客中心设计得像未来飞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