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授勋(4 / 5)
皇心中很满意,可嘴上却不能如此说,他道:“两位使者谬矣,有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送粮草乃兵战之要事,若无足够粮草,大秦众将士岂能安心作战?”
“指引方向亦为要紧之事,若非有两位友邦领路,我大秦兵峰再盛,可无法找到敌军所在,又如何得此大胜?此战之胜,为我等三家之胜,缺一而不可!”
说到此处,始皇帝话锋一转:“朕欲授两位友邦大秦友好勋章,以彰大秦与两位友邦之好。”
话很客气,好像在跟他们平等讲说,询问他们的意见:为彰显你们和我大秦间的友谊,朕决定授予你们友谊勋章,你们意下如何?
实则他们哪有其他的选择啊,难道还能当着这位秦皇陛下的面说:陛下,我们不愿意接受那友谊勋章!
这位可在不久前还提着东胡王的人头,说出了那句“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那他们敢驳了秦皇之意,会不会也会被当作冒犯了大秦的威严,然后给他们来一个“虽远必诛”?
他们可亲眼在战场上见过秦人如何击溃东胡、月氏,东胡、月氏挡不住秦人的火炮,他们也一样不能。
秦皇给他们授勋,他们只能接受,不能反对,然而这勋章一旦被秦皇授予,也代表着他们彻底给打上了大秦的烙印,想跳离大秦这艘大船,会变得极难。
匈奴特使几乎没有心理负担,反正他们早就上了大秦的船,留下的大秦烙印数不胜数,就是想撇清和大秦的关系,也不会有人信。
哈基奴,你这家伙都快被大秦腌入味了,还说你跟大秦是清白的?
乌孙特使有心理负担,但也不多,大秦帮他们赶走了月氏人,月氏的牧场以后都是他们的,还得到了月氏人大量的牲畜财货。
所以,听秦人的话又咋了,有好处拿为啥不听?
这一战胜利的荣光,大秦并未一国独享,反而分润给了他们,如此慷慨的义父,岂能不认?
何况这位义父还如此强大,出来混是要靠背景的,而大秦便是当今这片大地上最强的背景。
匈奴特使和乌孙特使向始皇行礼:“谢陛下隆恩,愿大秦与我匈奴(乌孙)永结万世之好!”
始皇也道:“此勋章正是大秦与两位友邦友谊之见证,愿大秦与两位友邦友谊长存,万世不移!”
始皇帝将两枚做工精致、大体呈银色,纹刻有大秦玄鸟图腾和匈奴、乌孙所崇奉图腾的漂亮勋章颁发给了两名特使。
给两名特使授完勋,凯旋典仪也到了末尾,始皇看向台下众人,慷慨激昂道:“此战为大秦立朝第一胜,可谓立朝之胜,若非众卿于朝堂尽心,将士在外用命,我大秦子民缴税纳赋,友邦勤勉相助,焉有此胜?”
大秦立朝第一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