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秦人之心,昭然若揭(3 / 5)
bsp; 岂有此理,为圣贤修建寺庙,为他们塑造神像,那是白费人力、物力?
那秦国诸事,该不会是你们编出的谎话吧?
而且,就算你们所言为真,那更加要修寺庙,还得大修特修,才更好得圣贤护佑,阻挡秦人侵袭。
如今可不是他们佛教势大之时,而是耆那教崛起壮大的时代,即使在他的言说下,佛教不修建寺庙,可耆那教哪会听他这个异教徒的?
何况佛教也不是由他说了算,修建寺庙牵涉的利益巨大,便是佛教内部,也必不会同意。
摩叶上师自然知道这些,可秦国的威胁就摆在那,孔雀国若不能集中力量发展,必无法与秦国对抗。
房内,一名僧侣对摩叶上师道:“摩叶师兄,此话,你与我等说便可,万莫说与他人,更莫要在华氏城内言说。”
对这话,摩叶上师没有回答,但房内众人都知道摩叶上师其志已定,到了华氏城后,他一定会对阿育王孙和诸位王公言说这条。
摩叶上师又道:“其六,当与周围国邦交好,使其等为吾国所用,就如秦国那般,让百越人、匈奴人、乌孙人为其等做事。”
这点也不好做到,倒不是孔雀国对其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弱,实际上,孔雀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不差,可孔雀国选错了路子,他们主要是向周边的国邦和部族传教。
传教属于文化的一种,这要是能用好,也能对孔雀国很有用处,然而孔雀国的宗教都是什么德行,婆罗门教搞种姓制度,佛教、耆那教讲究非暴力、不杀生。
这样遭受孔雀国传教影响的国邦部族,可想而知会变成什么形状,想让他们帮孔雀国做事,挡大秦的子弹,想都别想。
这倒给了大秦好处,经受过孔雀国传教后的国邦部族,性情都会变得相对较为温驯,更有利于大秦到来后,对他们进行管理。
摩叶上师继续道:“像秦国此番灭东胡国、月氏国,粮草全由匈奴人和乌孙人负责,其等还要一同出兵跟随秦军。若秦国要对另一国发起战争,匈奴人、乌孙人也必会与秦人一同出兵。此便是秦国以匈奴人、乌孙人为其所用,吾国亦可仿效。”
“秦国若有意与某国交好,会与此国互派使者常驻,秦人称之为‘设使馆,派遣常驻大使’,匈奴人、百越人,以及后来的乌孙人都和秦国互派了使者常驻。”
一名耽摩栗底官员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什么,沉声道:“秦人上次虽派使者过来,但并未要求设使馆,派使者常驻,说明秦人在那时便没想要和吾国真正交好。”
其他人听到这番话也恍然大悟,原来从那时起,秦人便已经在打他们的主意,只是他们不知道,还热情接待了那些秦人。
一想到那些秦人被他们热情招待,秦人想要他们的特产,也迅速给秦人找来,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