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大秦今后的经济之路(3 / 5)
是对百姓予以好处?”
李念点头承认道:“正是!如无优待,如何能让大秦子民主动愿意?当制定相关政令使大秦子民认为其等牧养‘牲畜’不仅不亏,还有得赚,才能增加其等意愿。”
只是这给百姓好处,甚至制定相关政令让百姓愿意牧养“牲畜”,不等于是在让朝廷给百姓让利?
作为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始皇等人自然而然想到了这点,
便在这时,李念又道:“陛下和诸公也莫要觉得此法会让朝廷亏损,实则不仅不亏,还能让大秦得赚。”
“诸位要明白,大秦所需者并非大秦百姓所牧养出的‘牲畜’,而是让大秦百姓继续保有牧养‘牲畜’之能,其等养出的‘牲畜’倒非关键,朝廷可将大秦百姓养出的‘牲畜’统一收购,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卖于外邦。”
“如大秦百姓所养出的牛,可称其为‘秦牛’,说其与外邦之牛不同,像肉质更鲜嫩,肉上的纹理更明细。”
“而以大秦在诸国间的影响力,来自大秦之物定会受诸国贵胄追捧,其等不会吝啬花些钱财购买秦牛。”
王绾等人在脑中快速琢磨李念所说,越琢磨越觉得这能成,匈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些东西,匈奴自己便有,可很多匈奴头领偏就要用大秦产的。
外邦可将牲畜买到大秦来,大秦同样也可将牲畜卖出去,但因为这些牲畜出生在大秦,是喝大秦的水、吃大秦的草长大,相比于外邦的牛就是要价格更高。
明明都是牛,可一头秦牛售卖到外邦的价格能抵好几头外邦牛,就算价格高,那些外邦贵胄估计也会买。
因为他们吃的不是牛肉,吃的是牛来自大秦的身份,是用来给他们长脸,象征他们的地位身份。
如此一来,既可解决大秦百姓不愿牧养“牲畜”的问题,甚至还能得利,一举数得。
“朝廷还要制定政策鼓励大秦百姓改善养殖之法,培育出更多品质优良的牲畜,以之让大秦出口的牲畜胜过外邦牲畜。”
李念讲的不仅是牲畜养殖,也是在讲大秦其他方面,当以量和价格不好胜过其他国家时,便以质优价高取胜,还能在这个过程中,让大秦发展积累出更多技术。
不仅让大秦不会丢失生产制造的能力,反会让其进行强化,让大秦一直保持对诸国的技术领先。
李念继续道:“除以上方法外,还须得定立与诸国贸易的相关律法,制定相应的税赋。与诸国间的贸易,绝不能放任自由进行,若是自由进行,大秦再强盛,也可能被冲垮。”
“大秦必须以律法、税赋等构筑起一道保护大秦经济安全的壁垒,如某个国家向大秦出口的某种物品量又大,价又低,会对大秦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时,大秦便可依据律法对其进行审查,或限制其在大秦的销量,或提升对其所征收的税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