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秦要以怂国之耻为鉴(国庆节快乐)(1 / 5)
听到淳于越的话,始皇并未反驳,而是平静问道:“淳于卿认为儒家绝不可能出现此等无胆无耻之徒?”
始皇的话让淳于越心中生疑:陛下莫非知晓些什么?难道儒家最近出了啥他不知道的事?
虽心有疑问,但此事关乎儒家的名誉,淳于越还是斩钉截铁道:“绝无可能,儒家自被夫子成立以来,一直谨遵夫子教诲,凡儒家弟子,不仅要修君子之道,遵法守礼,更要习六艺,万不可能如这书册中人!”
如今的儒家跟怂国的儒家不是一回事,虽《抡语》是调侃之说,但现在的儒家弟子确实勇武,不缺血性气节。
可这书册里的怂国君臣,又无胆又无耻,毫无君子德行,咋可能是他们儒家弟子?
淳于越又道:“此书册实在污蔑儒家,若书册传行天下,必将毁损儒家名誉,还请陛下改之!”
但始皇就是故意要这么干,又怎么可能改?
虽说赵宋变成那样不全是儒家的问题,但儒家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谁让儒家是当时显学,赵宋君臣都在学习。
既然接受了一家独大的好处,自然在出了问题时,也得担责,想只要好处而不担责,怎么可能?
尽管现在的儒家还没变成赵宋时那副模样(赵宋时的儒家也有优点,关键更在于人,但说儒家一点问题没有,那肯定不对),但始皇不想给儒家机会再变成那样。
始皇故意在书册里保留赵宋科举是主要考儒家经典,赵宋时读书人都习读儒家经典,正是为了让大秦从上到下警惕儒家,削弱儒家的民众基础,减少其变成后世儒家的可能。
至于在淳于越等儒生看来,书册里的内容污蔑摸黑了儒家,损害了儒家的名誉,始皇不太在意,牺牲儒家的前途能让大秦更好,当然是选后者。
说实话,始皇也没把儒家咋放心上,后世的儒家是势大,但在大秦这,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在这时代也就百家诸子中的佼佼者,还不是被天下读书人共尊的“大成至圣先师”。
以始皇当前在天下间的威望,就算发动“焚书坑儒”,还是真坑儒那种,也不会掀起太大风浪,甚至要是操作得好,还会让天下百姓觉得陛下坑得好啊,那帮儒生就该被坑。
通俗讲便是,儒家在后来,对后世的王朝很重要,影响力很大,但在当今的大秦,诸子百家中较优秀的一支。
只是如今的始皇不会采用那么暴烈的手段,而且,后世儒家的问题也不能直接定在当今儒家身上。
始皇看着淳于越,对淳于越这种儒生会反对,也早有预料,不过他有办法应对,当然不是直接砍了淳于越。
始皇没有接淳于越的话,也没谈书册关于儒家的“污蔑摸黑”,而是问了一个问题:“朕听闻儒家有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