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神来之笔(3 / 4)
p;衙役再一次抬着沉重的木牌出现。当木牌上的题目映入眼帘的一刹那,连见多识广、稳如泰山的张文远在神识中也明显地愣了一下神!
题目赫然竟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木牌下端还用一行小字清晰注明:出自当今道君皇帝御撰《御解道德真经》第二章。
“什么?!”识海里,锁灵尖锐的声音瞬间爆发出来,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恼怒,“好个程万里!真是彻头彻尾的阿谀奉承之徒!满眼都是往上爬的心思这……这简直是乱弹琴!把儒门经义当成什么了?把天下读书人当成什么了?”
然而,题目已出,铁板钉钉,任谁也无法更改分毫。
贡院各处,清晰地传来了阵阵压抑的哀鸣和此起彼伏的叹息。
不少考生看到这题,瞬间面如土色,眼神里充斥着茫然和绝望。
他们寒窗苦读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何曾在这玄而又玄的道门经文上花费过多少心思?这题目,简直要人命!
连张文远这样学富五车的老儒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擅长的是儒家经史子集,对于道家典籍虽有涉猎,但如此深入精微地阐释一篇御解的《道德经》,而且作为决定命运的科举压轴题,实属陌生且极具挑战。
西门庆却陷入了沉思。
前世经营古玩店,接触过不少道家符箓、典籍残卷、法器和相关古籍资料。对于道门一些核心的思想,如“上善若水”“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等等,他确实有着超越同时代读书人的、融合了后世视角的独特理解。
一个模糊的解读角度在脑中渐渐成型。
他定了定神,尝试在识海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张公,学生对道教颇有些粗浅了解。依我所悟,‘抱一’之道,其精深微妙处,或可类比于水……”
他一边思索,一边整理着思路,语速不快,却透着一股笃定,“水的真谛,便是无为无争。不争先,却不择细流终归于海;甘居卑下,却以柔弱之力洞穿最坚硬的山岳;身处浑浊,却能耐心沉淀,澄澈自身……无争,无为,却无不可为。”
张文远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直到西门庆说完最后一个字,他依旧默然不语,缓缓闭上了眼睛。
那布满智慧沟壑的眉峰微微蹙起,他没有踱步,也没有捻须,只是那么静静地站着纹丝不动。
只有偶尔颤动一下的眼皮,显示他脑海深处正进行着怎样剧烈的思维风暴,无数关于“道”“一”“水”“自然”“无为”的典籍片段、圣贤语录、乃至西门庆那番惊世骇俗又直指核心的“水之论”,在他脑中激烈地碰撞、重组……
锁灵在一旁紧张地盯着老儒的侧影,连那雾状的形态都凝固了。
吕轼更是大气不敢出。
西门庆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