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挑衅(2 / 4)

加入书签

死狗烹”

的典故,朝廷勋贵已经覆灭,那留着“潘党”

就没什么作用,反而会留下宠幸奸佞的骂名,不如寻个罪名,直接砍头抄家,到时候不但可以在民间博得大量贤名,还可以靠潘宏三十年来“辛勤耕耘”

的财富,直接一波暴富。

要知道虽然勋贵集团覆灭后,所有财产都要充归朝廷,可是因为杨毅出手在先,已经抢在前头洗劫一空,朝廷虽然是“卫都之战”

的胜利者,却并没有落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相反因为急需建设城防和宫城,穷得已经是叮当响。

“文渊殿”

第一次“小朝议”

的论题,就是怎么搞钱,怎么给各地边军、卫军放粮饷,可把潘太傅的头都愁白了。

右厢则是挂“天衡殿”

,主人事任命和刑罚督察之职,就是集合了原本吏务和刑务,以及归并了御史台等特殊部门,关键是此殿的主事人原本应该是“太尉”

之职,但是因为“太尉”

之职空缺,所以李钰自己兼任了。

如此以来,李钰等同于绕过了文官、武官集团,将最重要的人事任命权利直接握在手中,还有官员考核奖罚的权柄,以及督察百官的职责,从此以后,董衡等人要举报弹劾谁再也不用受到任何人阻挠,只要查有实据,就可以直接上达天听。

更关键的是,官家还握有地镜司在手,甚至只要收到风声,他就可以让地镜司去拿证据,直接通过“天衡殿”

对文武百官进行升职、罢免,程序上也再无掣肘,使得官家手中驾驭百官的职权完美的得到了闭环,真正做到了想搞谁就搞谁,权利空前庞大。

“三殿内阁”

制不但分化了原本的官员党派之争,还确定了最强的皇权集中制,只要“太保”

、“太傅”

、“太尉”

之职控制在手里,官家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采用“徐永”

另外一条改革策略,便是启动“南北运河”

的工程,将天河进入衮洲的一道分支“渠水”

和苍茫江进入江州的分支“广通河”

为两侧基点相互贯通,从而形成“大乾中土一盘棋,水路联通十三州”

的局面。

毫无疑问,这项“广渠大运河”

的工程,一定是功在千秋的,尤其是在这个难民如同蝗虫一样在大乾境内四处乱窜的关键时候,启动这项工程,以工代赈,无疑解决了朝廷当前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问题又扔了回来,朝廷还是缺钱,在布告示让各州府先自筹一半资金先行启动项目的时候,李钰催办“文渊殿”

及时拿出筹钱方案的批文,已经开始是每六个时辰一了,拿不出可行的办法,谁都不准离开“云龙阁”

接下来则是“赤羽火凤旗”

的任命,就像书文里说的那样,徐世忠“居功至伟”

,获封“继虎侯”

,任卫军副统帅,暂代统帅之职,因为真正的卫军统帅一直都是裴红月。

杨毅在作战时的临时任命,也都被官家破格保留下来,甚至将冀洲军一系未曾出战的官员,几乎都擢升一级,真可谓是“鸡犬升天”

,也是用这个办法来拉拢冀洲军一系,毕竟此刻大乾境内能打的军队真的不多了。

当杨毅拿到自己的任命时,却是紧皱眉头,由于“朝廷谕令”

是官方批文,所以并未涉及到私人话语,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擢升原“地镜司·北镇抚衙门提举·杨毅”

为“地镜司·南镇抚衙门·副都卫”

兼“四州水军大都督随行监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