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保命(2 / 4)

加入书签

之处。”

“郑国公,老夫看你是越老越糊涂了,难道你忘记了吗?‘死刑不上皇亲’这条规矩?那可是明明白白写在‘大乾律’中的,杨毅贵为郡马,实为皇亲,就算有罪,不能治死。”

似乎是得到闻清之的提醒,所有人才恍然大悟一般,只有郑化成铁青着脸,许多辩驳的话压在喉中,难以言说。

李玉如果跟他争,他有一百种方法反驳,裴庆也可以站出来强行否认,再加上杨毅是“百炼童子功”

一脉,有名无实,拖了皇族“开枝散叶”

的后腿,反而加重罪责。

但这话是从闻清之嘴里说出来,别说裴庆不敢做声,就是他自己也要掂量一下,到底是“郑王鞭”

更结实,还是“择天剑”

更锋利。

“还是得闻太保提醒,朕这才记起来,是呀!

死刑不上皇亲,濮卿,如今杨毅何在?”

“因其重罪在案,已羁押至诏狱二层。”

“既如此,便先将他关一阵子吧,等查清罪责,再做落,此事已毕,正要请太保论一论镇压南海一事。”

李玉口中看似轻松的将杨毅的事情一笔带过,但如果没有闻清之在这里,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底气。

一道护身符是“郡马”

,另一道护身符是“太保师弟”

,为了保护杨毅这颗好用的棋子,李玉可算是底牌尽出,但最终是有了个好的结果。

“南海水族勾结奈安国进犯大乾,那是自寻死路,老臣愿往南海一行,将那些水族杀得底透,彻底断绝了这一祸患。”

“……太保年事已高,若要远行,朕实是于心不忍,国中自有栋梁之才,又何必劳烦太保亲征,刚才裴卿自举,朕就认为很合适!”

“裴卿,你且去拟定个方略出来,皇京城中三品以下的将官,尽你调遣,下一次大朝会上,便要听你详述。”

“臣遵旨!”

裴庆脸色也不好看,明面上背刺了郑化成,可实际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好像更远了,有了一种被李玉欺骗的感觉。

“退朝!”

李玉脸皮一青,他刚刚对闻清之稍微有点好感,被他自举去南海又是吓得退了去,若去南海,必经台州,台州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李青”

的软禁之所“淮园”

所在。

这位闻太保做事不知轻重,万一脑袋一热,把“李青”

放了出来,可比郑化成这等人要可怕十倍。

“太保且留步,与朕去殿后叙旧一番。”

原本是第一个要走出金辉殿去的,李玉这次特地等了一等,才喊住闻清之一同去往殿后,他们是名义上的“师徒”

,此举也是理所当然,但所有人都感觉到头皮麻。

成帝李洪或许是个废物皇帝,既没有雄才大略,也是长期卧病在床不理朝政,但唯独几件事却是少有的明智。

第一就是继续任用潘宏牵制勋贵宗族,不至于完全架空朝堂,使得他的金牌皇令都出不了京洲。

第二就是没有听信谣言,认为闻清之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不但继续信任闻清之,还将他封为太保,给自己的儿子李玉上了一道保险,有这层身份在,无论怎样,李玉的性命是能保住的。

闻清之已经八十多岁了,而李玉才刚刚二十,两人相差六十岁,却被谣言疯传他们才是真父子,以至于两人名为师徒,但都互相避讳,从不相见,使得两大权威,成了“王不见王”

的景象,这才给了勋贵宗亲们许多可乘之机,暗中谋划瓜分皇权。

可一旦李玉与闻清之联手,他们很快就会被里里外外的肃清一番,这让百官不由得脖颈凉,偏偏又毫无办法,他们能想出许多主意对付杨毅,却不敢对闻清之下什么算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