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太史籀文(求订阅、票票)(4 / 7)
……五人所抄录下来的《商君书》文字,均有些许不同。”
“虽都可观太史籀文形体,细节处,仍有差异。”
“且看这个字……宜!”
“五人中,胡亥写的最为工整,最容易辨认出来。”
“将闾所写……则显得略有焦急,看上去有点像……南!”
“扶苏等人所言,一笔一笔上也有不同。”
“扶苏五人尚且如此,何况大秦万千官员,何况目下诸夏?”
“寡人之意,以秦国所传的太史籀文为本,容纳山东六国之文字,彼此交融汇合,成就制式文字,刻印阴阳双板,颁行诸夏。”
“如此,诸夏间真正的通行文字出现,待遍及乡里,纵然彼此口音迥异,若然认识同一种文字。”
“寡人心悦。”
秦王政看向王绾,点点头。
书同文!
一直在推进!
只是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麻烦事。
大秦数百年来多僻处西陲,风华不显,反观山东诸国风华礼仪甚佳,变换传承大周的太史籀文,也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仅仅如此,也就罢了,秦王政还不会那般上心。
关键,山东诸国的文字传承中,许多崭新的文字纷纷出现,起码当年自己在邯郸的时候,阅览典籍,就见过数百个。
那还是自己看书不多的缘故。
若是当年博览群书,无论如何,也可见数千个崭新文字。
那些崭新的文字应时而出,太史籀文中并没有,秦国之内并没有,若是依从书同文,将秦国传承太史籀文落在诸夏。
无疑不妥。
还有便是山东诸国的文字,还是有些意思的。
上古、三代以来,文字逐步变化,已经说明了文字并非一成不变的道理,山东诸国繁盛,商贾百业交流顺畅,一枚枚文字也是越发显得顺畅、顺手。
山东诸国的东西,并非都不好。
也有精华所在,否则,那些诸侯国根本不可能存在。
秦王政清楚知晓这个答案。
抛弃山东诸国那些崭新的文字和有趣的书写之法,行未有太大变化的太史籀文,秦王政本能摇摇头。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