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成嬌后裔(求订阅、票票)(5 / 7)

加入书签

nbsp; 文略!

    定下秦国柱石根基。

    话语间,又谈到秦国的制式文字身上。

    那就是秦王嬴政开辟新路的一步。

    “抛弃太史籀文,编定秦国制式文字,令诸夏间只存在一种文字。”

    “伏念先生以为如何?”

    天明觉得书同文并无不妥,就是秦国在东出所占之地,将山东诸国风华典籍,一一焚灭,着实可惜。

    自己当初在咸阳宫,除了学习太史籀文以外,还有山东诸国的文字,果然诸夏间只有一种文字,那么……学起来也方便,诸地之人交流也方便。

    天明觉得挺好。

    不知道号称天下文宗之首的儒家掌门人如何评价。

    “站在秦王的位置上,诸夏间只存在一种文字,是有助于秦国对于诸夏统辖的。”

    “文字归一,诸地交流会逐步抛弃往昔故国隔阂,省却诸多麻烦。”

    “同样,也表明秦王希望诸夏间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就是秦国的声音,文字便是诚意。”

    “站在读书人的角度,诸夏间只存在一种文字,略有些可惜,上古的许多文字我等都没有专研透侧。”

    “那是属于先贤的道理。”

    “文字本身没有过错。”

    伏念轻叹道。

    自己可以理解秦王嬴政之心,然而,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自己不希望诸夏间只存在一种文字。

    虽然对于诸夏来讲,很有利。

    单手负立身侧,看向幽径深处,那里正有数名儒家弟子打扫落叶,是服侍荀师叔的几名初入弟子。

    “其实天明觉得,这也是儒家的一个机会。”

    “秦国即将颁行制式文字,若然儒家率先在齐鲁之地,顺从倡导此文字,对于儒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天明与有所感,看向身侧的伏念先生,轻声道。

    “嗯?”

    “哈哈哈,不错!”

    “这的确也是一个机会,儒家……欲要通行诸夏,必须经由咸阳,必须经由秦王的允许。”

    “天明,今天于你所言,颇有所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先贤之语,长存不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