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搞一个“啤酒节”?(2 / 3)
金等到八十年代初期,国内大城市的黑市兑换比例就会变成1比10以上,甚至更高,单单是这些美金,就足以让张花城换取到巨大的财富,现在换个几十万还是很简单的,几十万在这个时代,那是非常恐怖的。
一群人纷纷离开了。
张花城和王琳开始逐一整理起来。
“花城,这是什么?”王琳拿起一个通体铜色的金属盒。
张花城接过看了看,上面是一个大胡子,他打开以后闻了闻道:“这是酒壶,属于高端产品了,好东西,这个回头清洗一下送给三爷爷,让他没事的时候还能喝一口小酒。”
三爷爷好酒,之前是条件差,现在条件好了,几乎每天都要喝几口,张花城也不会劝说他别喝,这个年纪了能喝就喝,而且喝的都是他的人参虎骨酒,可以让三爷爷身体更好一点。
各种好东西真不少,张花城整理了一遍,找到不少的好东西。
“对了,屋里那些酒怎么办?”王琳想起屋里的酒,全都是洋酒。
“不是想让我开个饭店的吗,我干脆开一个老酒馆算了,这些酒到时可以卖,也可以装饰的,可惜这些东西喝一杯少一杯。”张花城感觉酒太少了,都是漂洋过海的洋酒和精酿啤酒,喝了他可没地方进货。
“老酒馆?”
王琳好奇。
“嗯……算是一个喝酒吃饭的地方吧,岛上能娱乐的地方不多,没事的时候还是可以搞一些娱乐活动的,让岛上热闹热闹。”如果啤酒多,搞个啤酒节也是很热闹的。
岛上的消费也是不低的。
当前年代国内的啤酒虽然有但产量很少的,以青岛和哈尔滨老牌子为主,消费集中在城市,农村几乎看不到的,小县城都看不到,口感也算不错,工艺水平也到了国际水平,不过都是外国人运营的,比如说青岛啤酒,三年前获得了国家名酒的称号,还有哈尔滨啤酒,前身为1900年俄国商人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产量不算很高,只能供应大城市。
六十年代以前国人是不认可啤酒的,可六十年代时期就认可了,不过还是以白酒为主。
春节时,搞一个啤酒节?
自己这一次得了这么大的好处,不如不赚钱,让岛上热闹热闹,让所有人都能感受一下小石岛的不一样!
哈尔滨啤酒他可以搞到很多,有钱就行,而且关系不用担心,白酒更是不用说,慢慢积攒一段时间就行了。
“这是酒杯吗?好漂亮!”
“鹿角酒杯,阿拉斯加州的产物。”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