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重回(1 / 6)

加入书签

    米家老家主那张一直都镇定从容的老脸上,表情无法控制地变得扭曲,仿佛是见到了天底下最最不可思议的怪事。

    不只是因为他认识那张脸。

    更是因为对方在现身的瞬间,就破解了他的术阵,将李七玄和女武官米粒两人释放了出来。

    而同时具备这两点的,就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曾经消失在雪州独断千山雪古遗址之中的米家老祖之一。

    米梦枕。

    曾经米家的盖代天骄。

    在当初那个时代,米梦枕这三个字代表的就是传奇和无敌。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

    雪又落了下来,比往年更早,也更静。没有风,只有细碎的白从天穹垂下,像一封封未寄出的信,轻轻覆盖在“念安堂”的屋檐上。石阶前那口铜盆早已不再接雪水,而是被改造成了一只小小的火炉,里面燃着松枝与干草混合的火焰,噼啪作响,映得门楣上的木牌微微发亮:“故事不灭,灯火常明。”

    门没锁。

    一个穿灰布大衣的男人推门进来,肩头落满雪。他摘下帽子,露出一张疲惫却温和的脸??是陈默,十年前那个在网吧里偷看《守望实录》片段、后来写下《妈妈做的最后一顿饭》的男孩。如今他已是“启言书院”的主讲教师,带着一批批曾误入歧途的少年重拾笔墨与良知。他怀里抱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封面用粗麻线缝制,写着四个字:**新守望录**。

    他在火炉旁坐下,将册子放在桌上,轻轻拍去雪尘。这本册子里,收录的是过去十年间由普通人自发撰写的真实记录:一位环卫工人在凌晨四点救起跳桥女子的全过程;一名自闭症儿童第一次主动拥抱母亲的瞬间;南极科考站中,两名科学家为保护一只受伤企鹅而放弃原定任务……每一篇都未经润色,甚至错别字连篇,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的语言??不是控诉,不是哀嚎,也不是颂歌,而是一种低语般的坚持。

    陈默翻开其中一页,轻声念道:

    >“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听见。

    >我只是每天晚上,在她坟前读一段别人写的故事。

    >有时候是我自己写的,有时候是从书里抄的。

    >她走的时候才十九岁,还没来得及学会爱这个世界。

    >所以我想替她多听一点,多记一点。

    >如果记忆真的能穿越生死,

    >那我希望她在那边,也能听到光的声音。”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可就在这时,火炉中的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