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琼林宴上风波起(2 / 4)

加入书签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似乎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轻狂岁月。

徐子建作为新科状元没有参与斗诗,反而来到齐王的座位旁给他讲解诗律。

十二岁的亲王裹在厚重的狐裘里,苍白指尖划过纸上工整的楷书:&0t;&039;平仄相谐,如阴阳相济&039;,徐卿此论甚妙。

&0t;

少年的声音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沉郁,&0t;只是孤这身子怕是等不到&039;朝为田舍郎&039;那日了。

&0t;

徐子建执笔的手微微一顿。

墨汁在&0t;暮登天子堂&0t;的&0t;堂&0t;字上晕开一点,他不动声色地添作飞檐:&0t;殿下可曾见过汴河纤夫?臣治黄河时巡视河工,见那些汉子脊背弯如满月,却能将千钧楼船拉出漩涡。

&0t;

他蘸取新墨,笔锋陡然凌厉,&0t;病躯何妨?心气不坠便是。

&0t;

“徐卿所言极是,小王受教了!”

齐王恭敬道。

徐子建如此毫不掩饰地站位齐王,让参加琼林宴的众位大臣侧目。

要知道齐王虽然是嘉佑帝亲子,不过因为身体原因,一直被大臣们有意无意地排除出大周皇位继承人行列。

嘉佑帝望着水榭中争执的进士们,眼神深邃而复杂,几十位新科进士除了徐子建居然没有一个亲近他的亲儿子齐王。

反倒是兖王和邕王的座位上多了不少献媚的进士。

嘉佑帝不动声色地将这些人记在心里,突然有些担心作为出头鸟的徐子建。

他突然侧身指着不远处的徐子建,对身旁的曹皇后低语:“徐子建像不像年轻时的晏相公?”

这一幕和当年晏殊教导嘉佑帝是何其相似。

曹皇后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她微微歪头,看向徐子建,思索片刻后,轻声道:“臣妾倒觉得,徐状元虽有才气,却少了晏相公的那份温润。”

嘉佑帝轻轻点头,指尖轻点鎏金酒盏,缓缓说道:“晏同叔五岁称神童,徐公明八岁得文林郎,只是……”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正在给齐王讲解诗律的徐子建,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徐子建可是他给亲儿子齐王准备的左膀右臂。

今日主动给齐王站台,可莫要被朝堂的大臣们给毁了!

要知道那些人,可不愿意看到年幼的齐王继承大周朝皇位。

“陛下放心!

这孩子眼里有晏殊没有的煞气和沉稳!

一般人对不不了他!”

曹皇后顺着嘉佑帝的目光望去,看到徐子建那英姿勃的模样,淡定说道。

徐子建和曹家关系斐然,若是他出事了曹家必定会出手。

倒是堂妹高家找到女婿探花徐坤,表面谦逊,实则跋扈而不自知,一看就不是良配,以后怕是会惹出祸患。

……

此时,韩相公接过内侍呈上的诗稿,目光在诗稿上扫过,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突然将苏轼的《劝学帖》推向司马光,开口道:“君实看这‘腹有诗书气自华’,比之徐子建当年‘为天地立心’如何?”

司马光摩挲着腰间磨旧的鱼袋,神色平静,目光深邃。

他微微沉吟片刻,淡淡道:“范仲淹二十三岁写‘不以物喜’,少年意气终究需岁月沉淀。”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沧桑的智慧。

韩相公微微颔,似是认同司马光的观点。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诗稿上,心中暗自思索着这两位新科进士的才华与未来。

就在这时,富弼突然击节赞叹:“好个‘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