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谢诸位多年坚持(4 / 6)
次朝他们作一揖而谢之。
那些教过刘徽的人,见刘徽对他们一谢再谢,不由老泪纵横。
“能再见公主,我们甚喜。”
没错,当年得知刘徽为了周五不惜和刘彻争执,宁可死在刘彻的手里也要为周五杀那一个该死的胶西王刘端。
得知刘徽被夺去封号,贬为庶民,更是流放到刚拿下的百越。
多少人都以为刘徽怕是从此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好些鸣堂的先生都有一种绝望之感,当时都不想再留在鸣堂了。
幸亏韩澹出面,提醒他们不要忘了鸣堂为何而建立的。
刘徽当初在建鸣堂时,多余的激励的话没有,可她做下的桩桩件件,不拘一格,只要想读书的,愿意读书的,鸣堂都可以供他们读书。
一年一年的考核,是验证学生的方式。
认真读书的人留下,只想混日子的人离开。
为何刘徽那样费心伤神的建起鸣堂,立各种各样的课目?
那是为大汉,何尝不是为了普通人。
刘徽给普通人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希望普通人能够走上高位,用他们学到的知识改变这个世道,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得利。
动手杀刘端前,刘徽难道不是把他们全都安排妥当了吗?
鸣堂如今和太学一样,也是朝廷的学府。
他们如果不想让鸣堂也被毁了,更应该守在鸣堂,一如刘徽对他们寄以厚望的教出更多的人才,不再让周五那样的悲剧生。
韩澹出面,谈起刘徽的心愿,论及刘徽的盘算,也提醒他们比起因为刘徽的离去,从而放弃鸣堂,其实更让小人得利。
还不如留在鸣堂,像以前一样,为大汉培养更多的人才。
时隔四年再见刘徽,鸣堂的先生感慨万千,望向刘徽的眼神何尝不是透着藏不住的欢喜。
刘徽与他们颔道:“今日虽为答疑解惑,然,孔子有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愿今日诸君与我都能有所得。
方不负此番相聚。”
抬手迎向众人的刘徽,自信,从容,引得下方一片叫好。
“愿与公主皆有所得。”
众人也朝刘徽作一揖而附和。
随之,马上有人道:“敢问公主如何看待陛下罢黜百家之国策。”
哎哟,一上来直言国事,而且直指刘彻,此人来者不善呢。
上方的刘彻没有想到,事隔久矣,还有人揪住此事为难刘徽。
刘徽朝人一笑道:“阁下如何看待,和而不同。”
那提问的人一愣,怕是也想不到刘徽会以这四个字而问答。
“百家之道,朝廷主推儒家,是为教化于民,统一思想。
所谓统一,天下一统而统一,思想若统一,不知何为君,何为国,何为家。
便如同那先前春秋战国之时。
各家皆有所言,皆不认同,必将起于战事。
今我朝行以罢黜百家之言,是统一思想。
如我等皆为汉人,皆守汉法,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刘徽的回答,下方有人叫好,而在书阁上的刘彻,满意的点头,看看,看看,刘徽还是一如当年。
“公主只道利,还不论弊。”
可是有人不依不饶,想听刘徽敢不敢直言不讳的道出。
刘徽偏过头道:“罢黜百家之言,只尊于儒,必令各家思想衰落。
然大汉未行罢黜百家之言,难道各家不曾没落?不能为民所接受,有悖于自然者,必为人所弃。
阁下论及罢黜百家之弊,难道不知各地书阁内,凡我所得的各家之言,全都印刷置于书阁内,凡有兴趣研究的都能看到?”
没错,刘徽在不断的扩大书阁,把那些书全都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