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再不看花都要谢了(2 / 6)

加入书签

军打仗是基本,另外的,忠军爱国,诸子百家也不是不能学。

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其忠诚度本就远胜于太学里的人。”

刘徽点出一个重要的优势,请刘彻不要忘记这样的一点。

“先前你提过要在军中教人读书识字,已然实施了吧。”

刘彻还想起另一回事。

刘徽重重点头道:“和建军校的本意相差无几。

天下聪明人不少,教其德,以令其行,再教他们本事,才能为大汉所用,为父皇所用。

这一条和制定教材的本意是一样的。”

刘彻当然知道刘徽为何早早就有修教材的打算。

想让天下的人才为大汉所用,按照刘彻之前选定的方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何独选儒家?

所谓儒家,何尝不是法家。

自然,就不得不提刘彻对天下人的要求。

刘彻的要求:天下臣子尽忠于他,为他所用,忠君爱国。

教材的所有内容,都是教人尽忠尽责的。

在军中想要推行这些方案不可能吗?

有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徽轻声道:“可以一步一步来,如先在军中教他们读书识字,已经开始。

等以后合适了就建军校。

鸣堂也就算了,要是将来军校出来的人,武艺比太学的好那没什么,要是连书读得都……”

“咳咳咳……”

霍去病咳嗽提醒,刘徽的话戛然而止。

一时得意忘形了啊!

刘彻瞥过霍去病一眼,落在刘徽身上,不得不提醒刘徽一句道:“太学是你父皇我让人建的。”

所以刘徽一副看太学好戏的样子不觉得太过分吗?

“又不是父皇教的?都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太学不像样还不许我看看好戏?”

刘徽能是那种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有错的人吗?谁管的太学,把太学管成让她笑话的,能怪她?

刘彻瞪向刘徽道:“军中的教材如何取舍?”

不提军校,先讨论军中的情况是吧。

“最基本的就好,不过是多加一些打仗的手段。”

刘徽压根不用过脑,那不是顺口就能答的。

“三省六部的事忙完了,忙军中的事去。

正好练兵,准备明年出征。

你的人,让他们把漠北的情况摸得更清楚些,深入腹地,你们定要打起十二分小心。”

刘彻叮嘱刘徽,正好,刘徽忙完一件接上一件,别想着玩。

“说好放我假。”

刘徽抗议的啊!

“你跟你舅舅去军中不等于是放你假?”

刘彻反问。

刘徽理直气壮的道:“当然不算。”

“八月十五过后,许你们两个十日假,你们爱去哪儿去哪儿。”

下一刻,刘彻丢下这句话,刘徽??

“谢陛下。”

霍去病反应极快的回一句。

卫青听着若有所觉,没问。

该让他知道的会让他知道,不该让他知道的,他无须问。

“尚书令我是不是可以卸职了?”

刘徽且又问。

惹得刘彻一瞪道:“该收回不用你说,朕自会收回。

你如今既不是长公主,也没有食邑,一个尚书令能让人敬你三分,你不知?”

刘徽撇撇嘴道:“我又不是吃素的,能让人欺负?”

话是那么说不错。

“你当尚书令当得不好吗?”

刘彻一看刘徽不乐意的样儿,马上追问。

刘徽摇头道:“说不好的不是我,是那些人。

我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