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匈奴点名刘徽和亲(5 / 6)

加入书签

>

“二姐太累,洗漱后睡着了,母亲和阿姐怕她热,正给她打扇子。”

刘适如实而答,连头都不敢抬。

刘彻一听道:“让她睡吧,快马加鞭赶回长安也辛苦。”

言罢转身往正殿去。

刘适福身相送,决定她还是回去陪母亲姐姐。

任是哪一个刘适都不敢单独跟他们待一块,何况三个一起。

刘彻没管刘适,走到正殿恰好碰到下课回来的刘据。

七岁的刘据长得唇红齿白,瞧着温和,但见刘彻和卫青、霍去病,见礼,“父皇,舅舅,表哥。”

刘彻应一声走入殿内,一眼扫过刘据问:“立为太子后,你想继续去鸣堂读书还是在宫里另寻师傅上课?”

霍去病不拘小节的先入座,卫青不慌不忙的坐下,刘据不紧不慢,听到刘彻一问,跽坐的动作一顿,还是不失礼数的坐下,方才答道:“儿臣以为鸣堂的先生们极是不错。

儿臣想继续在鸣堂求学。”

求学,也可以让他知民之苦,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刘彻瞥过他,见刘据虽然面容温和,眼神却十分坚定,显然非一时兴起。

“等你二姐见过你再说。”

刘彻思来想去,认为此事很有必要跟刘徽讨论后再决定。

刘据没有异议,垂下眼眸,不免想起如今长安争议最多的事。

刘彻察觉刘据有话要说,端起宫人送上的米汤呷一口道:“有话便说。”

他那欲言又止的态度,其实刘彻并不满意。

“父皇,匈奴点名要二姐和亲一事,不知父皇有何章程?”

刘据本就想问,刘彻又是让他有话不妨直说的态度,如此,刘据实在忍不住,立起而问。

问刘彻是何章程,刘彻何尝不想趁机问问刘据他的想法。

“你怎么看?”

刘据已经七岁,想刘徽在七岁的年纪,为刘彻生财有道,养中科院的人,研究出造纸术,印刷术等物,建书阁,办学校,平淮南王谋反,刘徽当时的目光之长远,是连刘彻都为之震惊的。

刘据算是刘徽一手养大的。

他倒要看看,刘据是怎么看待刘徽的。

莫说刘彻期待着,卫青和霍去病都在等着他的答案。

刘据,会让他们失望吗?

“和亲并不能解决匈奴和大汉的战事。

在父皇决定出征匈奴之前,大汉和匈奴和亲多年,匈奴没有因为和亲而停止对大汉的挤压,以后也一定不会。”

刘据难得板起一张脸,正色陈述一个事实,“而且,堂堂大汉,有猛将如云。

竟然靠一个女子换来太平,恐惹天下人耻笑。”

没错,刘据既陈述一个摆在大汉面前的事实,也道出他的想法,他并不同意和亲。

不得不说,刘据的话让刘彻挺满意,卫青和霍去病也一样。

不蠢,知道所谓的和亲其实就是一个笑话,不像有些人以为,和亲真能换来太平。

“况且,匈奴指名要二姐和亲,更是不怀好意。

世人都知道二姐手中握了改进的制盐之法,大汉自此有了平价盐。

匈奴缺盐,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刘据更是分析匈奴不安好心,有意要跟大汉争人才。

刘徽是不是人才,再没有比刘彻更清楚的人。

刘彻意示刘据说下去,他是现,平日别看刘据不说话,大局观和人心,刘据都懂的。

“父皇一向唯才是举,定明了像二姐一样的人才,能文能武,实在是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把二姐送到匈奴,于大汉是自断其臂,于匈奴是如虎添翼,父皇定不会犯下错误。”

刘据一副坚信刘彻断不可能犯下此等错误的态度,逗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