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2章 一物降一物(1 / 3)
初春乍暖还寒,曹老一不留神感冒了。
三号说不算严重,低烧,有点咳嗽。
曲卓原本没太当回事,寻思着去西花厅探望一下,表表孝心就回家,不曾想扑了个空。
办公室值班员说,一早就肚子疼,犯恶心。
于芳张罗着去医院,老太太怕耽误事儿,不去,还不让声张。
中午强吃了几口面条,好一顿吐。
谁也没惊动,于芳带着她悄悄去了3o1……
曲卓赶到3o1时,已经抽完血进了b室。
于芳在b室外跟大夫商量什么时间服造影剂呢。
眼下国内的b机,还是手动机械扫描,一次检查需要十五到三十分钟。
至于服用造影剂,是为了拍x光片评估胆囊功能。
碘番酸,代谢度很慢。
需要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再通过肝脏代谢,随胆汁排入胆囊;随着胆囊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将造影剂浓缩至5到1o倍,才能在x光下显影。
这个过程大概十二到十四个小时。
晚上八点服下,转过天上午8点到九点做检查……
等于芳跟大夫确定完时间,曲卓问:“怎么个情况?”
“怀疑是结石病犯了,一会儿专家会诊。”
于芳面上还算沉得住气,但眼底满是焦虑。
“”
结石?
“胆囊,都有两年了。”
“治呀。”
“不好治,哪那么简单。”
曲卓脑子里迅过了下“掌握”
的资料,西德有家叫多尼尔的公司在搞体外碎石技术。
75年第二代原型机完成开后,布过一系列临床测试……
主要是针对肾结石和泌尿系统结石的成果。
胆囊结石破碎效果不佳,即便碎了也很难排出……
腹腔镜微创技术……就剑桥收录的学术资料看,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
关于胆囊结石的论文不少。
主流观点是,无症状期保守治疗。
一旦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摘除,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犯几次啦?”
曲卓问。
“哎呀……”
于芳回忆了一下:“三…这都第四次了。”
“趁早切了得啦。”
曲卓脱口而出。
“别瞎说。”
于芳瞪眼。
“留着就是祸害,反复作,还容易病变。”
“那是胆,说切就切呀!
?”
“那玩意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就是个储存胆汁的东西。
切了之后胆管会代偿性轻微扩张,替代部分存储功能。”
“是吗?”
于芳的认知有点被颠覆了,看向一旁的大夫。
大夫不认识曲卓,听他说的头头是道,以为是专业人士。
犹豫了一下,才谨慎的点了点头:“从国外的学术资料,再结合国内的临床病例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多伤元气呀。”
于芳皱皱着脸念叨。
“翻来覆去的折腾,才伤元气呢。
胆囊病就治不好,只能越来越重。”
曲卓纠正她的错误认知。
“非同小可……”
大夫小心翼翼的插言:“还是要专家会诊一下。
要不……叫一下王大夫……还有协和的陈主任?”
“……”
于芳有点纠结。
王大夫是王孟薇,3o1消化内科一把大夫。
陈主任是陈敏章,协和消化科主任。
老太太怕耽误大夫给患者看病,说她身上的都是老毛病,找不找专家都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