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o章 还是那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1 / 2)

加入书签

曲某人的口碑,在不少人眼中,经历过好几个阶段的变化……

当年把二机部部长气到住院,惹出了一顿骂声。

不知道多少人或声或打电话,要求必须严厉处置……

为了安抚群情激愤,某人暗戳戳做的那些个贡献,才在小范围内被更多的人知情。

同时,“狂妄”

的做派,被归结为麻痹潜藏在暗处的敌人。

有人帮他解释找补,后面才没挨雷。

再往后,一直在挨骂与被夸之间反复横跳。

作风霸道,挨骂。

成果斐然,被夸。

不断往回弄好东西,被夸。

越来越霸道,不知道多少人想揍他。

真正众口一词的夸赞,是收拾安南时,又是精确情报,又是先进装备,又是紧俏物资,属实起了大作用。

毕竟在“大众”

认知里,搞情报也好,弄紧俏物资也罢,都需要大智大勇,成天到晚踩在刀尖上跳舞才能做到。

有这件顶了天的大功劳打底,他再怎么犯浑,也不至于被一棒子敲死。

不被敲死,并不代表不挨骂。

成立沧浪时要控股,挨老多骂啦。

哪怕承诺赚的钱都捐给科技和教育,依旧有很多人不满,不过是骂声没那么大而已。

弄个学校,引得不少人的忧心。

担心教出来的学生,都跟他一样不服管束。

把单位捏的死死的,也让很多人眉头打蹙。

等真正用外面赚到的钱,买了大批好东西回来。

再把折算成的软妹币,一股脑的砸下去搞建设时,不满的声音小了很多。

单位用人从大衙门里选人,又让很多人心里痛快了不少。

意识到臭小子不是抓权,是被早前那帮歪瓜裂枣给整应激了。

从大衙门要人,说明对公家的眼光是有信任的,不信任的是某些个别人。

再深入一了解……臭小子在单位里别说抓权啦,根本就不管事。

搞研究时说一不二,其他事你让他管他都不管,全由两位书籍做主。

这就很好嘛。

学校那边,找了一群久经考验的“老门神”

当家作主。

大刺头教出一群小刺头的忧虑消失了,也让老资格们非常满意。

真正符合部分人心意的是,这小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一味的跟着某些思路走。

犯起倔,谁的面子都不给。

老太太一开口,不管对错就把家底全掏出来啦。

不盲从,还听长辈的话,这就非常好。

修高也好,建造车厂,修大高楼那些,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属于别说十几二十年,十年都够呛能挣回来“白扔钱”

这种行为,就很性情。

作为一群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普遍认为“性情”

的人时不时犯混,再正常不过了。

不惹事不犯错,才让人奇怪呢。

关键是,有人能拿捏得住,真正要劲的时刻能顶上,那就是好同志。

至于平时干点混蛋事儿,只要别太出格,混就混点吧……

正是有了这份认知,曲某人这个有学问,不盲从,有自己的想法还听话的刺儿头,才会被一帮抱有迟疑态度的老头儿,喊过来“过堂”

嗯,只是抱有“迟疑态度”

的一帮。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正即反那么简单……

很明显,刘老头儿和老黎同志知道某人被拎来“过堂”

了。

准确的说,是刘老头儿知道,感觉自己一个,应付不过来那么多老不讲理的,就把更不讲理的老黎同志喊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