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o1章 时代的馈赠(1 / 3)

加入书签

猜猜这一版现在值多少钱

8o版猴票(志号t46《庚申年》)

黄永玉原画,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是49后第一枚生肖邮票,被誉为“金猴”

或“猴票之王”

原计划行八百万枚,后缩减至五百万枚,最终因印刷技术限制,实际成品仅四百四十余万枚。

听起来好像很多,但行时邮票就是邮票,大多数都被用于日常邮寄消耗。

若干年后实际流通量不足百万枚,全新品仅占存世量百分之十左右,绝大部分藏家手中,整版极为罕见。

所以,才有了汉口邮局秦先生工当年用三个月工资购买了15版,2ooo年出售5版换得两套房的故事。

秦先生不是集邮爱好者,也不知道那玩意未来会很值钱。

他的情况不是个例,都是无奈之举。

邮局有经济指标,任务下到小单位,单位再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

秦先生所在邮局要求每个人必须卖出十五版,完不成任务不但要挨批评,还要扣工资。

卖不出去咋整?

只能自己花钱买下呗。

一枚八分,一版八十枚,就是六块四。

十五版九十六,正经是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呢。

秦先生不是个例,汉口也不是个例。

街道柳主任媳妇在邮局上班,不但自己有任务,还额外背负了一份领导的嘱托:大家都不宽裕,你家里老柳在街道上班,认不认识平日里寄信多的单位?

邮票又不过期,买一批存着慢慢用,帮助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志分担点压力……

柳主任能咋办,厚着面皮管片儿里问呗……

派出所、菁华学校、戏剧学院……还有基金会。

基金会这种时下还没有明确定义,公不公私不私的单位,与现有体制不兼容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实际运行起来麻烦事不少。

别看都是些小事,但小事也是需要解决的。

总不能啥问题都向上反映,让上面往下打招呼吧。

街道和派出所在权责范围内帮了不少忙呢。

平日里因为公事“化缘”

是一码事,柳主任头回因为私事开口,徐晓燕肯定得给面子。

基金会日常往各地的信件往来确实多,信件又是眼下这年头人们的联系沟通最主要的手段,于公于私都能用得上。

没怎么犹豫,就说:有多少完不成的指标就都送来吧……

在徐晓燕想来,一家邮局虽说有几十号人,不能说人人都困难呀。

领导工资高,起个表率作用多买点。

职工之间互帮互助一下,窗口再卖一些,剩下个几十版实在没招儿了,基金会花上几百块钱买下来慢慢用呗。

老柳也是一样的想法,寻思着欠几份人情不如欠一份,就没麻烦其它几家。

告诉媳妇:你们先自己想招儿,临秋末晚实在完不成的指标的部分,就基金会去吧。

老柳和徐晓燕都没想到,邮局的那位领导是真不客气。

主要是老柳媳妇有点傻实在。

领导问她,那是个啥单位,她说不大清楚。

只知道那个单位挺有钱,逢年过节福利是,给街道和派出所都带份儿。

年前买了两千只灯笼送给街道,给整个南锣鼓巷十六条胡同家家户户都挂上了。

邮局领导一听……这是碰上个大财主呀!

压得全局上下愁云惨淡的任务解决了,心气儿也上来了,准备争个第一,抢个先进。

照着两千只灯笼的价儿来,今天上午邮票正式开售后,亲自带着老柳媳妇和四整包足足四百版邮票,外加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拜访基金会……

徐晓燕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