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章 等出了正月再揍(2 / 3)
是一笔的实报实销。
等过几年进一步放开,走动起来方便了,把南洋的部分分出去让他们自己搞……
担心出现糊涂账跟着沾包,是曲卓给徐晓燕的说法,还有一点他没说出来。
南洋华人基本都是商人,内陆亲眷扎堆的地方,也都属于特别会做生意的地方。
基金会是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要远离那些善于将所有事,都变成生意的人。
先,看不上那点钱,即便数字再大也看不上。
其次,有些人胆子太大,路子太野,挨雷劈的时候容易沾包。
明知道要远离,为什么还往前凑?
一方面,南洋真正有影响力实业家不少,结份善缘不是坏事。
一方面,暂时借个名头。
弯省那边需要等一个合适的契机,才能真正放开两岸连通和民间交流。
在那之前,内陆这边最好一直低调行事。
不然,消息一旦扩散,大批人涌上门来寻求帮助,帮还是不帮?
这也是一直没有正式挂牌的原因。
但一直不挂牌,又不是真正的涉密单位。
搞得半神秘不神秘的,不是长久之计。
“炎黄互助基金会”
这个临时性的名头就很好,将工作范围定位成“南洋”
。
既有了公开使用的名头,还能含糊掉真正的工作方向。
也有麻烦。
南洋华人的祖籍以福广为主,从京城过去山高水远。
效率低下不说,差旅成本也高。
眼下正在考虑在羊城建立一个分支机构。
办公地点好找,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有点麻烦。
往长远里想,等弯省那边放开了,两岸基金的工作量会暴增。
如最初时计划的那样,在各方向的主要城市建立分支机构是必然的。
负责人和骨干工作人员,最好提前培养。
毕竟,越往后放开程度越高,诱惑越来越大,人心也越来越活泛。
放出去的人手不比在眼皮子底下工作,管理不到位,一个两个出问题是小,搞出“窝案”
都不稀奇。
具体怎么办,还得仔细斟酌一下……
同样每个院儿大门口挂俩灯笼,帽儿胡同里比外面亮堂不少呢。
不是错觉,是真的亮堂。
大过年的,红灯笼高挂固然喜庆,电费也是实打实的。
南锣鼓巷和其它胡同灯笼里的灯泡,大多数都是十五瓦的。
帽儿胡同一溜全都是四十瓦的,能不亮堂嘛……
基金会的没房的工作人员,十一过后陆续搬进了十四到二十号院,再加上弯省的朋友在,除夕中午徐晓燕组织了聚餐,连吃带喝的一直进行到半下午。
休息了一会儿,又组织大家包饺子。
谢楠父亲在港岛,母亲一个人在家呢,曲卓知道他肯定惦记着。
车停在自家车库门口,开门把行李放下,打他赶紧回家。
以为所有人都在基金会食堂,想着回家换身衣服就过去。
从小门进院,现正房亮着灯,有电视声,还有搓麻将的声音。
拎着行李箱过去趴窗户一看,小姑、张云英、曲秀梅和曲素梅姐俩,四个人在搓麻将。
一旁沙上张桢之和薛少谦在看电视。
曲卓开门进屋,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张云英大惊小怪的:“呦大博士可算回来啦。”
“一般一般,也就一次拿了三个博士学位,低调,低调”
曲卓把坏心情压在角落里,摆出一副臭美的架势。
“一下拿了三个博士?”
张云英唬了一跳。
“快点,毕业证,拿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