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别说挺让人意外的(2 / 3)

加入书签

物价危机和通货膨胀。

也用金灿灿的黄金,稳住了人心……

两大招数取得成功后,开始依托地理优势展海运海贸,同时依托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引入外企和技术。

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制造业年均增长过百分之二十。

这只是大而化之的介绍,具体施行起来细节还有许多。

比如,又是“公地放领”

,又是“耕者有其田”

的,地从哪来呀?

刚过去时接收、没收和开垦的,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大部分是从弯省地主手里低价买的。

既然是“低价”

,地主肯定不愿意呀。

全靠用枪和子弹压?

那不彻底崩了嘛。

是给予优惠和扶持,让“地主”

改做“老板”

,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也是为什么底层“省内”

和“省外”

矛盾那么激烈,局面却能一直维持的关键。

没有领头羊,下面再闹腾也终归是可控的……

搞清楚了这些东西,曲卓也明白三号为什么尤其关注这些了。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

,摸的可不止是大老美。

当然,弯省多大的地方多少人,内陆多大的地方多少人,仅仅是参考罢了,压根没有照搬的可行性……

聊过了弯省的展,又聊起了弯省的人。

又一个让曲卓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一直以为惦记内陆的,只有内陆过去的那部分。

感情所谓“省内人”

中,也有不少惦记着内陆呢。

不过,他们惦记的不是内陆的家乡,而是人……

45光头接手弯省后,正经抽调了不少兵员呢。

说“抽调”

属于美化,就是抓壮丁。

一批又一批,没完没了的抓壮丁去送死,也是本土人从最初的大体上呈欢迎的态度,变成消极、怨声载道,直至最后冲突的最根本的原因。

那些被送去内陆的壮丁,部分死了,部分随着战败跑回来了。

还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了内陆。

战报里的统计不都是“毙俘”

嘛,除了击毙,还有俘虏呢。

一场又一场大仗打下来,越往后溃败的规模就越大,俘虏就越多。

虽然弯省籍俘虏在总俘虏数中少之又少。

但觉得少,是因为基数太大。

如果代入弯省那点人口,可就不少啦。

至于具体有多少……不知道。

逃过去后一切都乱糟糟的,哪有闲心统计呀。

再说了,溃逃!

谁特娘的知道哪些被打死了,哪些被抓了。

总之,对弯省本土百姓来说。

当年被抓壮丁带走的亲人,只要死不见尸,就有还活着的希望。

这就是所谓的,对内陆的“惦念”

虽然此“惦念”

非彼“惦念”

,却是可以抓住的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点。

操作得当,可以让弯省本土人念内陆的好,甚至是心生感激。

操作不得当……就不好说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人放回去,“复杂的”

不提,只内陆的落后与穷困的现状,就会无限拉大距离感。

狗不嫌家贫,那是狗!

人是不一样的。

本身就没多少羁绊,你还穷成那样。

跟你混,三天饿九顿,我们是不是也得穷成那样?

甚至,嘴上说的比唱的好听,不会是惦记我们的家当和兜里的钱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