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章 哪有那么多的情投意合(1 / 3)

加入书签

打开水龙头,曲卓靠着洗手间门框掏出烟点上一根,随手把烟盒和火机扔给姜峰。

借着水流声的掩护,姜峰靠在门框另一侧,低声向曲卓交代了这次把他喊到巴黎来的缘由和目的……

7o年代,高卢人手里还是握着不少好东西的。

航空航天、核电、高铁路、汽车、生物医药、农业、还有众多材料和基础工业等等……

高卢和东大确实建交的比较早,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比较深入。

但是,两家王八看绿豆,还是高卢人善良,亦或者有什么“传统友谊”

在?

屁!

友谊没有,仇倒是不小。

别忘了,五十年代安南人之所能赶走高卢人,咱们是出了大力的!

那为啥?

其一,咱用“拳头”

获得了尊重。

其二,利益。

两边的经济合作,不是咱们只占便宜不吃亏的。

只能说,六十年代的高卢人是聪明的。

看准了咱们迫切的需要对外经济渠道。

最先转过弯来,并吃到了巨大的红利。

细算下来,咱们在与高卢人的合作中,吃亏搓火的时候多了。

只说一个。

后世都知道咱们的稀土提炼产业冠绝全球,引得美西方一片酸言酸语,甚至是谩骂和声讨。

但归根结底,他们骂错了对象,应该喷高卢人!

重要的基础产业多了,咱为什么在稀土产业下重本?

高瞻远瞩?

一方面,咱们的稀土矿储量充沛,有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因为高卢人!

在曾经很长时间里,咱们只能将稀土原矿当白菜卖,再花高价买回人家提纯的成品。

这个“人家”

里,主要指的就是高卢。

准确的说,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处于稀土提炼领域最高处的高卢罗地亚厂。

咱又不傻,当然知道卖产品比卖原料赚钱。

所以,向罗地亚提出购买技术。

得到的答复是:技术可以卖,但生产出来的稀土,得贴上罗地亚的牌子,再转销全球。

尼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欺负人了。

是一边骑在你脖子上拉屎,一边让你替他赚钱。

于是,时任北大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的徐老,接下了上面派的军工任务。

随后,在北大化学系一间简陋到根本不能被称之为实验室的房间里,带人用搪瓷缸改离心机,用手摇计算机算数据,搞出了串级萃取理论。

75年,东大开始出口纯度达到四个九的镨和钕。

与之相比,罗地亚厂百分之九十纯度的产品,瞬间黯然失色。

甚至,当时美西方最先进的纯度检测设备,检测上限只有百分之9997。

这也是为什么那年头儿国内搪瓷缸、搪瓷脸盆遍地,以及激光技术较为先进的根本原因……

听起来很爽?

稀土元素有十七种呢。

为什么咱到九十年代才真正力,一口气把国际稀土价格打下去百分之七十,甚至逼的芒廷帕斯矿破产?

基础工业差太多了,即便掌握了每一种稀土元素的提纯工艺,也得有能力把产线和配套产业搭起来才算。

眼下要大力推动计算机及相关产业,镓、铟、铈、镝、铒,还有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特气等着产业升级和填补空白呢。

距离实现铜互连还远,铝是重要的耗材原料。

高卢的电解铝技术可圈可点。

提到电,高卢的核电技术具有全产业链优势……

为了在谈判桌上多一些筹码,家里可谓煞费苦心的搜罗底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