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o9章 鱼儿们开始咬勾了(2 / 3)

加入书签

知道,并不代表了解全部技术和工艺。

所以,才在参加技术沙龙时,跟阿尔弗雷德几人简单的谈过“想法”

貌似是在讨论技术可行性,实际上是希望借助几位专业人士的知识,帮他补全欠缺的部分。

可惜几位半导体专家、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虽然知道他在说什么,也能意识到技术前景,但知识储备同样是欠缺的。

听者有心,在场的亚伦克鲁格暗暗记下了听到的内容,等结束港岛的行程回到戴英后,立马向高层做了汇报。

随后,戴英as公司进行漫长到持续了几个月的可行性论证。

等论证通过,又磨磨唧唧的筹备项目组,还因为投入研的预算问题扯皮。

等真正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时,希捷公司的薄膜磁头技术,已经开始走专利流程了。

在戴英as公司的视角中,东方的天才曲,在差不多一年前就提出了薄膜磁头的设想。

现在老美希捷公司将技术实现了。

又有可信的情报显示,天才的东方曲与阿美莉卡人,有很深的技术合作。

一套头脑风暴下来,猜测希捷的硬盘技术,很可能是与ib和东方曲在阿美莉卡投资的科研机构,共同推动的。

时下的计算机展方向,已经很明朗了。

下一个阶段,必然属于小微型通用计算机。

高性能硬盘取代软盘作为小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单元,是大势所趋。

这代表着,可以装入计算机机箱内部的小型硬盘,有着巨大的盈利前景。

这种能赚大钱的生意,英国佬怎么可能甘心错过。

现在,东方曲就在戴英!

戴英通用电气凭着敏锐的嗅觉,已经先一步行动,并取得了帝国皇家科学院的支持,参与进了高参数实验室设备升级的项目中。

戴英as不可能坐失良机,紧随其后也行动了起来,并派出与曲某人有点交情的亚伦克鲁格探路……

在内陆新一代通用计算机的设计中,可以装入机箱的小型化硬盘,是不可或缺的部件。

曲卓让史蒂夫帮助搜刮的众多基础专利中,就包括了温彻斯特硬盘的部分,并委托他关注机械硬盘相关的新技术动向。

所以,希捷公司申请薄膜磁头,及一系列相关专利进入公示期后,史蒂夫就将资料转给了河村智聪。

对于被抢占先机这种事,曲卓是无奈的,但也是有大收获的。

所谓的“先进技术”

对他来说属于又难又简单。

脑子里没有概念的时候,是千难万难的。

一旦有了“概念”

,剩下的就简单了。

关于机械硬盘,早期的薄膜磁头,铁氧体磁盘和5o6接口等技术,他接触计算机时早就已经彻底淘汰了,属于存在于课本中的东西。

但是,后续更先进的硬盘,始终沿用着之前的基本结构。

而曲卓比较熟悉的,是利用磁阻效应的r磁头。

还有他能买得起电脑时出现的,基于量子效应中的巨磁阻现象的gr磁头。

记忆深刻,当时使用gr磁头的硬盘刚上市,比r磁头硬盘贵了差不多一倍。

他跟同样有意攒电脑和准备升级硬盘的几个哥们好一顿对比和研究,最后以饿肚子为代价下的决心。

至于磁盘片,铁氧体磁盘同样早就淘汰八百年了。

铝合金基地磁片和钴合金涂层,才是阶段性的技术途径。

知道主要成分,又通过希捷公示的专利,知道了硬盘的细节结构,剩下的就是在“脑子里”

穷举测试了。

不用费太多功夫,含镁、硅等元素增强刚性铝合金基底,以及添加铬和铂的钴合金涂层,这两种配置方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